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基于RESSIC框架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坎蒂雷赋权法和TOPSIS模型测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6-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韧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经济的安全性和包容性亟待提升;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由低水平"俱乐部收敛"向高水平均衡发展演变轨迹,低水平省(市、区)对高水平省(市、区)形成"追赶效应",省际相对差异趋于缩小;3)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空间分布呈现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集聚演进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三极格局;4)海陆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海洋环境规制和海洋人力资本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海陆经济发展水平、科学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对于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渤海地区2005-2018年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了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溢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8年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通达性和非均衡性,呈多核心的中心—外围圈层网络形态;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在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但网络稳定性有所下降,且等级结构森严.2)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等地区在关联网络中关系数最多,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又兼具"桥梁"功能.3)块模型分析表明,北京、青岛和济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属于"净溢出"板块,"涓滴效应"显著,天津、大连、烟台等地属于"经纪人"板块,山东大部分和河北部分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辽宁大部分和河北部分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4)地理距离、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显著差异对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似的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水平也有利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绿色发展旨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环境改善,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包容性绿色效率评价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综合测度了中国省域包容性绿色效率,刻画了时空格局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了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2000—2017年包容性绿色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变,综合效率的提升由规模效应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② 包容性绿色效率空间格局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不均衡演进,高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向东一侧,低值区以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主,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形成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高水平集聚区,规模效率的高水平区呈“H”型分布特征。③ 包容性绿色效率的同类型地区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热点区呈向东北移动的趋势且逐渐稳定于长三角地区,次热点以京津、珠三角地区为主,西北、西南和东北基本为冷点区。④ 包容性绿色综合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政府行政能力、财政分权、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及市场化对包容性绿色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行政能力、财政分权、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具有一定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样本单元,对民族自治区语境下收缩城镇的发展特征、形成机理与响应模式展开了理论探讨与实证验证。结果表明:(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部有62.5%的城镇被诊断为收缩城镇,但整个自治州并未被诊断为收缩城市,被识别的5个收缩城镇在产业发展、人口结构、经济理念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共性;(2)收缩城镇的形成是中圈功能关联区(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部的空间分异“驱动”主导、内圈收缩城镇自身发展转型“挤出”+外圈外部性区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关联“拉动”辅助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物;(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收缩城镇规划响应的路径设计为“加强与中圈功能关联区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韧性是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收缩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与增长相异的一种新现象,呈现出人口等发展要素外流导致总量减少及其效应耦合的综合特征,其是否会对城市韧性产生影响、如何影响,成为城市韧性建设中拟重点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比较归纳分析法,以中国收缩城市最为集中的东北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收缩城市韧性存在明显的“收缩效应”,具体表征出非收缩城市韧性水平明显优于收缩城市、伴随收缩阶段演进韧性在下降的发展特征和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收缩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存在维度异质性和路径传导性:对社会韧性、生态环境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产生收缩正效应,通过“人口外流引致韧性指标人均占有水平得到提升→引致社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立足存量指标的子系统韧性的提升”的传导作用而产生影响;对经济韧性产生收缩负效应且作用最为敏感和显著,通过“人口、资金、工厂企业等发展要素流失及其他耦合效应出现→引致城市发展能力受限、发展效率降低、地方财政受限→造成立足增量指标的城市经济韧性的下降”的传导作用而产生影响;前者属于量的提升,后者属于质的下降。(3)收缩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本质是收缩引致城市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