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栽杉代数土壤抗蚀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标准地定位研究方法对杂木林及1代,2代,3代和4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要受人为干扰少,土壤颗粒及土壤团聚体组成较好,抗蚀性最好;但1代,2代,3代和4代分别是在杂木林及前1代林的采伐迹地上经再度干扰建立起来的,土壤结构破坏率加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减小,因而随着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及杉木连栽代数增加,土壤抗蚀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与米储次生促进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以米槠为主的次生林(人促落)和营造杉木人工林24a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人促群落乔木层组成树种为27种,灌木层种类为49种,而对照(杉木人工林)的则分别为12种、32种,人促群落树种组成和结构比对照的复杂。人促群落林分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加316.912m2/hm2)亦比对照的(单位面积蓄积量283.288m3/hm2)高。与对照的相比,人促群落0cm~20cm土层土壤哮聚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高3.17%、5.65%,而分散系数、结构体破坏率分别低11.94%、5.01%;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7.12%、1.75%;土壤容重低14.97%;有机质含量高7.602g/kg;土壤酶活性较强,呼吸作用强度较大。这表明人促群落土壤结构性能、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土壤手化作用强度比对照均有较明显的提高。说明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上,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常绿阔叶林,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较好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