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珍 《四川地震》2007,(3):22-27,48
回顾了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中期、短期与临震预报,以及震后趋势判断的过程,简述了当年预报所依据的各类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
徐晓君  杨世伦  张珍 《地理科学》2010,30(1):103-107
于2008年在宜昌至徐六径之间的1 600 km干流河道进行30个横断面取样和分析,与前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的取样分析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游约400 km的干流河床(宜昌至城陵矶)沉积物出现全程粗化,越近大坝粗化越明显,这种沉积物粗化与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床出现的强烈侵蚀密切相关;②蓄水前后城陵矶以下的1 200 km干流河床沉积物粒度的沿程趋势基本一致;③蓄水后河床沉积物仍保持沿程向下游变细且越近河口变化越缓慢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张珍 《四川地震》2008,(2):17-21
本文回顾了1976年四川盐源6.7级和6.4级地震的预报经过,重点介绍了当年预报地震的短期和临震预测依据.由于提前作了预报并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因此大大减轻了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在统计我国T213、日本及德国数值预报产品对焦作6-8月降水预报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决策加权法将三者进行集成,对比分析集成预报与单种数值产品在2008年汛期的预报评分,结果显示:总体状况而言, 集成预报好于单种产品做出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焦作市夏季气候变化,选取测站1971-2000年的夏季降水量及≥35 ℃高温日数资料,采用均生函数和回归分析方法设计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并使用该模型对焦作2001-2008年的夏季降水及高温日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旅游景区最低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10月-2008年9月ECMWF资料和设立在4个景区(修武县的云台山、青龙峡,博爱县的青天河,沁阳市的神农山)的四要素气象站采集的气温数据,以及焦作市、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4个观测站的气温数据,应用温度方程理论,建立焦作市、修武县、博爱县和沁阳市的站点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再根据景区内最低气温与所在县(市)局观测站的逐月气温距平,利用二次迭代法修正最低气温预报方程,从而得出4个景区的最低气温预报方法.方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值误差绝对值都在3.0 ℃以内,平均误差为0.9 ℃.  相似文献   
7.
平凉冰雹短时监报订正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雹短时监报业务系统是以本站08时探空、关键区500hPa 指标站的实时资料为主,分析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触发的形势要素条件和降雹的层结分类特征、雷过回波强度,分别采集对流三指数诊数、订正、降雹分片、雹强的监报规则,建立由微机控运的预报业务规程。  相似文献   
8.
9.
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对下游悬沙通量影响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对坝下游泥沙通量影响的定量估算是一个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长江干流上寸滩、宜昌、汉口、大通四站及其间的支流控制站的水沙监测数据,结合对于流两侧不在支流控制站监测范围的"未测区"水沙贡献的估算,建立了悬沙收支平衡和悬沙输运经验关系,从而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对大坝下游(至河口)悬沙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一期(2003-2005年)和二期(2006-2007年)蓄水期间水库的悬沙淤积比分别为64%和83%.(2)受坝下游河床冲刷和支流来沙补给的影响,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分别导致宜昌站悬沙通量下降62%和82%,汉口站悬沙通量下降37%和54%,大通站悬沙通量下降28%和40%.(3)与蓄水前的5年(1998-2002年)相比,蓄水后的2003-2007年上述三站悬沙通量分别下降354×109、172×109和163×109kg/a,其中三峡水库蓄水的贡献分别占41%、55%和45%.以上认识对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河流建坝的环境效应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增温加热联合真空预压技术是一种新型淤泥脱水固结技术,尚未开展有关的现场试验研究。以白洋淀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间歇式温致相变汽化发生器联合真空预压技术进行淤泥脱水固结的现场试验,从热动力学和渗透固结理论方面阐述了增温加热联合真空预压的技术原理,并将处理效果与常规真空预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温加热联合真空预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