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们国家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应该是453万公顷,也就是说是6800万亩。退耕还林几年以来,已经退掉的地是1.18亿亩。这两个数字对比说明什么呢?理论上说,可以这么来讲,我们主要部分的25度以上的耕地,已经退完了。这是一种理论值。所以从今年起,进行退耕还林结构性的任务调整,结构性调整是必然的。林业工作者长期坚持的原则是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还应该加上宜荒则荒,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退耕还林这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恐怕也是这样的,它必然在一个景观尺度上,一定要有一定的荒地,一定的沙地,一…  相似文献   
2.
降雨资料Kriging与IDW插值对比分析—以漓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玉洁  余新晓  张红霞  宋美华  NULL 《水文》2014,34(6):61-66
降水空间化信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进行空间插值方法形成降水空间化信息是当代较为常用的方式。面对众多的插值方法其插值精度成为我们是否采用的关键,就kirging插值法与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插值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插值效果,为此类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以漓江流域内各气象站点降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插值处理,通过与预留实测站点比较评判方法的插值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作为时间步长时,降水丰沛的月份使用kriging插值法较优于IDW插值法,而枯水月份则使用IDW插值法较优于kriging插值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西山鹫峰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低山区的降水-土壤水-泉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雨季降水线与北京地区的地区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随降雨的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有时程变化和降雨量效应,而降雨的时程变化也对土壤水的同位素特征产生了影响;土壤水分同位素分布特征相对集中,蒸发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对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和雨季降水线都偏小,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水对于小雨量次降雨事件反应不敏感,而侧柏林的土壤水分运动较栓皮栎混交林快,说明林分类型和土壤特性对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有影响;泉水的同位素特征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地区降水线的右下方与雨季降水线的交点附近;不同水体中降雨的δD、δ18O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水次之,泉水变化最小;而沿着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泉水)这一水循环路径,水体中的δD、δ18O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数量动态、分布格局、分解速率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上,而对江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粗木质残体的水文调蓄、缓洪滞淤等功能至今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CWD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茯水文生态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影响降水在林内的再分配以及林内微环境来实现的。森林CWD水文功能的发挥要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和其本身持水性能的影响。CWD腐朽级别愈高,自然相对含水量愈高,而且愈容易吸水达到饱和。在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自然状态下CWD可以蓄持约7.41mm的降水,若使CWD全部达到饱和则可以蓄持降水达9.91mm,这意味着自然状态下的CWD的有效持水量可达到2.50mm,无疑对于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调水、滞洪防蚀功能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类型2010-03—10的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序列无明显自相关性,而土壤含水量则具有高度自相关性,其中20~40 cm土层自相关性最大;降水与土壤含水量在时间上有显著的相关性,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受当月降水的影响最大,侧柏林地和栓皮栎林地则是受前一个月降水量的影响最大;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相关性不同,说明不同土层受降水的影响有时间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林草植被与降水对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一定地形地貌基础上,林草植被与降水是决定坡面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各因子之间合作用于坡地产流产沙,增加了影响机制的复杂性。为深入分析降水因子与林分结构因子对坡地降雨产流产沙的影响,为黄土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蔡家川流域典型样地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槐和油松林场降雨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有较好相关性,但相关性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油松林林分郁闭度<0.6时,产流、产沙量与I30的相关性要更显著于与I10的相关性,而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时,则相反。在林分结构因子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中,当林分覆盖度>40%时,林分减水减沙效益显著。林地枯落物和草本植物通过截持降水、增加地表糙率来削减坡面产流产沙量,刺槐和油松林地的枯落物年截流量占降雨总量的13.5%~22%。刺槐和油松林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与密度的增加幅度成正比,当刺槐、油松林的密度超过3 000株/hm2时,稳渗速率增加缓慢,从防蚀角度考虑,可将其作为林分密度的上限。在林分生物量>14.51 t/hm2时,植被具有极好的防护功能。通过对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林分郁闭度和草本、枯落物生物量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显著,关联度值均>0.6。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相邻的2条支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水文站1986-2004年观测的次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增加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小,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不显著,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和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时,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显著,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既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可以分为稳定期(1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8月)、消退期(9-10月)4个阶段.其垂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或趋于平缓)的趋势.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其损失率与雨后干旱天数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无论是降水还是其后的持续干旱,主要影响的都是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9.
2004年的山地住宅研讨会,主要从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和保护角度谈的。这两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山地面积6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处于山地的城市、县镇有40000多个,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