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医药卫生   61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6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pathological feature in atherosclerosis is the dysfunction and death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C).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known to accumulate in the atherosclerotic arterial walls, impairs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and causes EC apoptosis. A major bioactive ingredient of the oxidized LDL is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 whic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causes 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 various EC. There is hitherto no report on LPC‐induced cytotoxicity in brain EC. In this work, we found that LPC caused cytosolic Ca2+ overloa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 p38 activation, caspase 3 activation and eventually apoptotic death in mouse cerebral bEND.3 EC. In contrast to repor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by LPC in other EC, LPC did not trigger ROS formation in bEND.3 cells.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p38 alleviated LPC‐inflicted cell death. We examined whether heparin could be cytoprotective: although it could not suppress LPC‐triggered Ca2+ signal, p38 activation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rop, it did suppress LPC‐induced caspase 3 activation and alleviate LPC‐inflicted cytotoxicity. Our data suggest LPC apoptotic death mechanisms in bEND.3 might involv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 and p38 activation. Heparin is protective against LPC cytotoxicity and might intervene steps betwee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rop/p38 activation and caspase 3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硒蛋白P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大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直肠癌组织、40例直肠腺瘤组织、40例正常直肠组织,应用SABC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硒蛋白P的表达情况,结果依据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进行评价,三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无序行×列表?2检验(α=0.05),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2检验(α=0.016 7),硒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四格表?2检验(α=0.05)进行分析。结果硒蛋白P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组织、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33/40)、70.0%(28/40)、45.0%(27/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680,P<0.001),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瘤组织间差异显著(?2=14.063,P<0.001;?2=6.061,P=0.015);硒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浸润浆膜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硒蛋白在直肠癌中低表达,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徐枫  沈鸣华  孙如 《新中医》2020,52(18):69-7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 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稀释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 (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0.00%,对照组为4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8、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60.00%,对照组为65.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包括股骨髁上骨折143例和股骨髁间骨折75例。获随访218例,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3~58个月)。按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143例,其中A2型80例,A3型63例;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75例,其中C2型37例,C3型38例。结果四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LISS组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高,而LSCP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低。最终所有骨不连患者经翻修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A3、C2及C3型股骨髁部骨折中,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进行了概略而系统的讨论。认为:处理外科疾病是人类最早的医事活动之一,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商周时期,初步形成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六朝时期,经验不断积累于隋唐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于宋金元形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和鉴定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方法】人工合成 β1受体细胞膜外第二环 197 2 2 2位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连接钥孔冒贝血蓝蛋白 (KLH)增加抗原性后免疫兔获得抗血清。通过凝胶双扩散实验和ELISA法鉴定其效价 ;通过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鉴定其特异性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鉴定其药理活性。【结果】该抗血清效价高 (分别为 1∶6 4和 1∶10 6)、特异性强 ,能和心肌 β1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1∶10 4 ~ 1∶10 5) ,为异丙肾上腺素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pD2 ′ =1 6 2 )。【结论】成功制备的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 β1受体分布、功能和定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和降尿蛋白的同时能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肾上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中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在降脂基础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轻、中、重度CP患者共166例及80名无牙周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VDR BsmI、VDR ApaI和VDR TaqI的基因型,分析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CP患者中VDR ApaI等位基因A携带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CP与中度CP、重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R BsmI、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ApaI等位基因A可能与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