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染毒或联合高脂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高脂饮食组、TCDD染毒组、高脂饮食和TCDD染毒联合作用组,每组6只。高脂饮食采用脂肪热量为45%的高脂饲料,TCDD染毒按1 mg/(kg·d)采用饮水摄入方式。3周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脂肪质量、血糖、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等指标评价糖脂代谢功能;特异性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脂肪组织中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抗氧化酶(GCLc、GPx1和SOD2)和炎症因子(IL-1α、IL-6和MC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CDD染毒或高脂饮食均可诱导小鼠发生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脂肪组织含量增加、血糖水平的升高和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受损(P均<0.05)。TCDD可以加重高脂饮食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在肝组织和脂肪组织,TCDD染毒或与高脂饮食联合均诱导线粒体超极化和ROS水平增加(P均<0.05),且TCDD可以加重高脂饮食对线粒体和ROS的影响(P均<0.05)。TCDD可降低Nrf2、GCLc和SOD2的表达,TCDD和高脂饮食联合作用,降低Nrf2及关键抗氧化酶的作用更为显著。TCDD使脂肪组织IL-1α、IL-6和MCP-1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加重高脂饮食对IL-1α、IL-6和MCP-1表达的影响(P均<0.05)。结论:TCDD染毒和高脂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TCDD和高脂饮食联合作用导致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紊乱的机制,可能为下调Nrf2及其调控的抗氧化酶并促进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一般可分化为促炎(M1)型和抗炎(M2)型两大类,针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成为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个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促炎信号通路的启动,并促进M2型巨噬细胞抗炎信号的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PPAR-γ在巨噬细胞抗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及PPAR-γ激动剂在脓毒症、肠道炎症、代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急性肝L02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分为对照组,20 mmol/L APAP处理6、12和24 h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SOX和JC-1荧光染料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膜电位变化,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AK4的相对表达量。在沉默IRAK4基因后按前述方法检测L02细胞活力、凋亡和线粒体活性氧变化。进一步给予10 mmol/L N-乙酰半氨酸(NAC)干预24 h后,用CCK-8法检测L02细胞活力,qPCR检测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L APAP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且可明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0.05);20 mmol/L APAP处理12和24 h后线粒体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 mmol/L APAP处理24 h后IRAK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APAP组相比,沉默IRAK4基因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程度减轻以及线粒体活性氧降低(P<0.05)。与APAP组相比,给予NAC后细胞活力增加,IRAK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IRAK4可能参与了APAP诱导的急性肝细胞损伤,是APAP致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营养加减法     
龙子 《家庭医生》2012,(14):24-25
老爸爱喝茶,喝了几十年了。像他这样茶龄的资深茶友一般都自以为是“茶博士”,对茶无所不知,听不进别人对喝茶方面的不同见解。老爸倒还虚怀若谷,只要经科学论证正确的,哪怕与他几十年的经验相悖,他也会马上纠正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以此推论,使用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ROS)则可达到防治疾病的功效。科学界和民众曾经对此深信不疑,使得抗氧化剂药物和保健品市场十分火热。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对于临床患者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2000年,Barry Halliwell教授在《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抗氧化悖论的概念,揭示了这一矛盾的现象。至此,学术界对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纷纷持否定态度。那么,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抗氧化剂真的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吗?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本文认为支持抗氧化剂无效或有害的相关研究存在局限性。抗氧化悖论假说并不成立,主要论据包括:抗氧化剂的靶向性、临床用药剂量的合理性、氧化损伤的不可逆性、临床疾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活性氧与炎症信号的依赖性。同时,本文认为科学使用抗氧化剂可促进机体健康,但单一抗氧化剂效果有限,应采用复方抗氧化剂,并联合抗炎药物和其他靶向药物,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综上所述,使用抗氧化剂防治临床疾病前景广阔,但科学合理用药相关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光气中毒对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给予光气(10 g/m3 )动态染毒5 min,构建光气致急性肺损伤模型。染毒后2 h麻醉,采集肺组织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并测定肺组织线粒体酶复合物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气染毒后,肺湿/干比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存在炎细胞浸润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线粒体明显肿胀,形态改变,甚至固缩溶解,数量减少,线粒体嵴断裂和缺失,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降低(P<0.05)。结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为光气中毒的主要毒作用靶点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光气中毒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光气暴露模型中肺组织氧化水平的变化,以及氧化应激是否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光气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光气染毒后6、12、24和48 h组。对照组大鼠鼻吸入空气,光气染毒组大鼠鼻吸入41mg/m3的光气,动态染毒30 min。检测相关指标后,选择染毒后12 h组作为本研究动物模型(后称光气组)。另将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光气组(41 mg/m3的光气染毒30 min)、RPM处理组(光气染毒后腹腔注射5 mg/kg的RPM)和RPM对照组(腹腔注射5 mg/kg的RPM)。再取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光气组(41 mg/m3的光气染毒30 min)、NAC处理组(光气染毒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NAC)和NAC对照组(腹腔注射200 mg/kg的NAC)。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肺功能、肺湿质量、肺系数和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浓度;测定大鼠肺组织ROS水平、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SOD、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百草枯诱导小鼠肝细胞系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活性氧的作用。方法: AML12细胞分别给予0、25、50、100、200、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变化;激光共聚焦测定JC-1探针荧光强度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后可以诱导AML12细胞活力下降,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94,P<0.01);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可明显诱导AML12细胞发生凋亡(P<0.05);25~300 μmol/L 百草枯处理24 h后细胞内活性氧依次增加(P<0.05),25~100 μmol/L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0.98,P<0.05),而200 和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细胞活力下降与细胞内活性氧升高呈负相关(r=-0.90 P<0.05);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与细胞内活性氧呈正相关(r=0.96,P<0.01);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24 h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百草枯诱导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主要由细胞整体水平的活性氧介导,提示线粒体活性氧并未直接参与百草枯诱导的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