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下方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游离Toldts间隙,暴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253组淋巴结。切开乙状结肠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下段。提起肠系膜下动脉血管蒂(已切断),沿Toldts层面分离直肠系膜与骶前间隙,环形完整游离直肠系膜,于肿瘤标记处远端约5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期切断直肠肠管。肠管断端提出体外,距离肿瘤近端约10cm,切断乙状结肠肠管,并包埋吻合器钉座。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Dixon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人胆管癌细胞细胞株QBC939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四氮唑蓝(MTT)法检测OCT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OCT对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OCT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P27KIP1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建立胆管癌裸鼠模型,进一步探讨生长抑素的作用。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OCT(5、0.5、0.05、0.005mg/L)作用于QBC93948h后,实验组0.5、5mg/L组和对照组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率分别为83.80%,80.28%,77.53%,65.32%。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不同浓度OCT作用于QBC93948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P27KIP1蛋白表达随OC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建立胆管癌裸鼠模型后,OCT干预21d后实验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OCT可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来实现的,而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类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NCTD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系,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结果 0.125、0.75、2.5、10、120 μg/ml NCTD作用48 h,对QBC939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绘制浓度效应曲线,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66±1.14)μg/ml;在分别作用12、24、36、48、72 h后,生存率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增高,各浓度组分别为(8.6±0.4)%、(17.6±0.3)%、(22.9±0.4)%、(25.5±0.9)%、(31.1±1.5)%(P<0.001);质量浓度为2.5 μg/ml的NCTD作用QBC939细胞48 h后,出现G2/M期阻滞现象,NCTD与对照组分别为(14.1±1.0)%和(5.7±0.3)%(P<0.05)。不同浓度的NCTD作用于QBC939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 NCTD具有抑制人类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5.
华蟾素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华蟾素对QBC939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法研究华蟾素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Fas及caspase-3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于QBC939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01)。RT—PCR结果显示:leas、caspase-3mRNA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强(P〈0.001)。结论:华蟾素作用于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促进其细胞凋亡,而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与Fas及caspase-3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是常见病、多发病,文献[1,2]报道目前我国成人发病率约9%,主要为胆红素结石、胆固醇胆红素混合性结石、脂肪酸结石、黑色素结石等,且有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TBK1(TANK binding kinase 1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间质源性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选择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在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染色阳性率为70%,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K1的表达与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为42%,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的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TBK1的表达与vimentin表达间具有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TBK1是反映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肿瘤标记物,与胰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源于TBK1参与了胰腺癌的EMT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对胆囊结石患者血清和胆囊黏膜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以明确胆囊结石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入组病例为2006年3月至8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实验组:胆囊结石患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6~83岁,平均50.3岁);对照组:非结石患者26例(23例为胆囊胆固醇息肉,1例为胆总管囊肿,2例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2mL,术中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结石标本30例。静脉血及结石标…  相似文献   
10.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再手术仍然是腹部外科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腔镜技术的普及,LC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总结我院资料及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