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社会办医作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基层卫生机构发展总量与质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整个基层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也是有着重大裨益。文章从物理学的"力"出发,运用支持力,推力,引力,阻力,摩擦力五种"力"探讨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卫生服务的动力形成机制,并构建动力斜坡图,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大支持力和引力,合理利用推力,减少摩擦力,消除阻力等优化建议,以期助力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维甲酸对人体肝癌细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体肝癌细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 1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处理 BEL-7402人肝癌细胞,观察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酪氨酸-α-酮成二酸转氨酶(TAT)和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活性以及甲胎蛋白(AF P)分泌量。结果:1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使反映肝细胞恶变的指标 AFP分泌量和 γ-GT比活力明显下降( P< 0.05或<0.01),ALP比活力和反映肝细胞分化的TAT比活力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这些酶学指标与AFP分泌量的变化有助于综合反映肝癌细胞的再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 (PGCL3 )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处理PGCL3细胞 ,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 ,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 ,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分别为 12 .5 8μmol/L和 14 5 .3 μmol/L ;5 .0 μmol/L维甲酸、2 5 μmol/L和 5 0 μmol/L甘草次酸能抑制PG 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1和P <0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 5 .0 μmol/L维甲酸和 2 5 μmol/L甘草次酸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 ,呈协同作用。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浓度的甘草次酸和 10 μmol/L维甲酸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0 1) ,上述各浓度甘草次酸对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0 1)。结论 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两药有协同抗侵袭作用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的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侵袭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齐墩果酸对PGCL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用吖啶橙 -溴乙啶荧光双染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齐墩果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为 4 0 .71 μmol/L ;35 μmol/L和 4 5 μmol/L齐墩果酸均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浓度的该药物对细胞的运动、粘附及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和P <0 .0 1 ) ;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也显著降低 ;上述浓度的药物处理 4 8h均使PGCL3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齐墩果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 ,并有诱导PGCL3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的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桂皮酸和丁酸钠诱导人肺癌细胞分化和抗侵袭作用。方法:用桂皮酸和丁酸钠分别或联合处理克隆化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CL3)细胞,进行细胞增殖速度、分裂指数、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和ConA凝集反应测定,以及反映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能力的体外粘附、运动和降解侵袭实验。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s及t检验处理,联合用药效果按金正均的Q法计算。结果:桂皮酸和丁酸钠都能明显抑制PGCL3细胞增殖和细胞分裂(P<0.05~0.01),使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0.001),并且对细胞的粘附、运动和降解侵袭能力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01),但在抑制增殖方面丁酸钠比桂皮酸更显著(P<0.05),而在诱导分化方面桂皮酸比丁酸钠更明显(P<0.05);1mmol/L桂皮酸与丁酸钠联合使用无协同作用。结论:桂皮酸和丁酸钠均具有诱导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和抗侵袭作用,为它们作为治疗肿瘤的潜在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以下同)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然而,接种麻疹疫苗后个别儿童可能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并因此引发纠纷,此时的病因诊断常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疗方案和患儿的病程预后,也会决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最终诊断和补偿结果。现将一起接种麻疹疫苗偶合出疹性疾病案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基因检测报告建议并选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医生与患者协商后决定使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34)。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于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8周末,研究组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4、4.316、5.760,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5)。结论基于药物基因检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对前臂正中神经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腕管综合征(CTS)、前臂外伤后正中神经损害的患者,应用常规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检测正中神经肘-腕、腋-肘运动传导速度(MCV);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分别在肘窝、腋窝刺激,分别将记录电极在病变部位的远端及近端记录,比较其MCV、潜伏期、波幅变化,并与患者对侧对应点的传导检测作对照。结果:①常规运动神经检测方法可以判断神经损害的大致节段;②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法可以定位神经损害部位。结论:常规神经传导检测配合跨病变节段神经传导检测有较高的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探讨前列地尔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前列地尔预处理组(ALP-PreC组)、前列地尔后处理组(ALP-PostC组),每组8只。检测平衡液灌注末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冠脉流出液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生化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平衡末,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LDH、CK、TNF-α均有显著增加,再灌注后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各时间点的CK、LDH、TNF-α释放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34.48%、32.84%比39.29%,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后处理可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