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40岁,有咽喉异物感2年,既往无肿瘤病史。PET-CT示左侧下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左侧梨状窝变浅,大小2.3 cm×1.2 cm,病灶局部凸向喉腔,与中线、左侧杓会厌皱襞、咽缩肌分界不清,与环状软骨水平(图1)。患者于我院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术后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冷冻标本,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0.6 cm×0.5 cm×0.3 cm。术后常规标本,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4.5 cm×3.5 cm×2.5cm,大部分附包膜,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稍硬,略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2.
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CD105在52例胰腺癌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TGF-β1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80.7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在52例胰腺癌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1)。胰腺癌分化程度越低,CD105标记的MVD值越高,并且TNM分期Ⅲ、Ⅳ期MVD值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此外,生存单因素分析TGF-β1、CD105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对肿瘤性病变本质的认知不断深入,某些类型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标准在经历了长期大量的临床病理学实践之后,依据新的研究结论重新界定。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的研讨从1994年、1997年、2001年到2008年不断推陈出新,新的类型逐一确立,对某些既往难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变确定了分类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于输尿管的滤泡性淋巴瘤(FL)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3年6月收治的1例输尿管原发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 因体检发现左侧输尿管中上段占位半个月就诊。既往有尿路结石病史。因术前影像资料难以明确诊断而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膀胱部分切除术。镜下形态学与结内滤泡淋巴瘤相同, 表现为排列紧密的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极向消失, 肿瘤细胞以中心细胞为主, 可见散在分布的中心母细胞, 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示B细胞标志阳性, 表达CD10、bcl-6及bcl-2, CD21和CD23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存在;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聚合酶链反应显示有B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存在bcl-2基因易位。术后PET-CT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 支持输尿管原发FL诊断。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局部放疗。结论输尿管原发F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与输尿管癌在影像学上不能鉴别。肿瘤的形态学观察辅以免疫表型、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可明确诊断。需行全身检查除外系统性FL累及输尿管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形态学改变,分析挖空细胞形态、HPV型别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联系。方法对59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按照WHO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运用SPFIO—PCR技术进行HPVDNA扩增,并采用DEIA(DNA enzyme immunoassay)及LiPA(line probe assay)方法进行DNA检测及分型。结果经检测HPVDNA阳性者581例,其中394例具有HPV感染的组织学特点,即出现典型(104例)或不典型(290例)的挖空细胞,检出率为67.8%。36.2%的角化型及72.2%的高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可见典型挖空细胞,而34.0%的非角化型及50.7%的低分化者中无挖空细胞。在HPV型别检测中,以HPV16阳性最多见为453例,其中高、中、低分化者分别为16例、389例及48例;其次为HPV18共43例,其中中分化者32例,低分化者11例;其他高危型HPV按照阳性数多少依次为HPV31、52、59、58、39、45、33、56、66、68、73,分别为17例、12例、12例、11例、6例、5例、5例、3例、2例、1例、1例;低危型HPV包括6及53各1例,且均同时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结果显示,HPV16、HPV18阳性者较其他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病年龄轻;HPV18阳性者较HPV16阳性者分化程度低;HPV18阳性者较HPV16阳性者无挖空细胞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8.8%及31.8%);患者年龄越大FIGO分期越晚。结论挖空细胞形态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典型挖空细胞多出现在分化较成熟的癌组织中,而分化较差者常无挖空细胞。HPV16、18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最重要且最危险的HPV型别。HPV18阳性可能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17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分类标准,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别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1(16~78)岁.患者均以发现皮肤病就诊.其中T细胞淋巴瘤14例,包括5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蕈样霉菌病,4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及3例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例,包括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和1例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Ⅲ级).结论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复杂多样,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文亭  冯一中  柴玉海  李峰  顾永平 《肿瘤》2006,26(5):465-468
目的:探讨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52例胰腺癌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TGF-β1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0.7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中,CD105、CD34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TGF-β1、CD105、CD34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且CD105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TGF-β1与CD105、TGF-β1与CD34在胰腺癌中均有协同表达,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较CD34特异性高。此外,生存单因素分析TGF-β1、CD105、CD34均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结论: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CD105较CD34能更准确的反映内皮细胞的增殖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比较两种结直肠癌前病变癌变机制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的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包括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及3例混合性息肉;同时选取45例传统腺瘤、50例结直肠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SSA、3例混合性息肉以及45例传统腺瘤DNA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MSH2、MSH6及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10例SSA、10例传统腺瘤、l例混合性息肉及50例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MLH1蛋白在增生性息肉中仅3例阴性(10%),在SSA、传统腺瘤中均呈阳性.MSH2、MSH6及MGMT蛋白在增生性息肉及SSA中的阴性率明显高于传统腺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结直肠SSA和传统腺瘤中KRAS基因突变比例为5/10,5/10;1例混合性息肉存在KRAS基因突变.(3)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 (24/50)、6% (3/50)及4%(2/5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传统腺瘤在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MMR与MGMT在“锯齿状肿瘤”癌变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腺癌癌变过程中发生较早的重要遗传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瘤18F-FDG PET/CT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病理证实、18F-FDG PET/CT和Ki-67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的淋巴瘤患者,分析SUVmax与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分型淋巴瘤SUVmax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SUVmax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结果 SUVmax与淋巴瘤临床分期无相关(r=0.04,P=0.544)。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SUVmax分别为11.53±5.58和11.84±6.82(Z=-0.256,P=0.798);侵袭性淋巴瘤SUVmax(13.02±6.53)高于惰性淋巴瘤(6.81±5.71,Z=-4.226,P0.001);以SUVmax=8.4为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77.3%。早期和晚期淋巴瘤SUVmax与Ki-67指数均呈正相关(r=0.44,P0.001;r=0.43,P=0.002)。结论淋巴瘤18F-FDG PET/CT SUVmax与临床分期不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可预测侵袭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