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属性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的属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3例以往诊断为恶组的尸检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将不同组织集成在一张切片上.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一抗选用CD4、CD8、CD20、CD45RO、CD56、CD3ε、CD30、CD68、TIA-1及Granzyme B.DNA-RNA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mRNA.结果:33例恶组中,排除不符合传统恶组诊断标准的4例,选择其中2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示29例中有28例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16/28例为EBER1/2阳性;余1例为恶组样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结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28/29),少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未发现组织细胞源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在临床上常有发热 ,肝、脾淋巴结肿大 ,出血 ,全血细胞减少 ,病变进展迅速 ,多数病人常于发病半年内死亡。随着免疫学、染色体分析及基因分析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其肿瘤细胞的细胞属性等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下面就近年来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我科研究介绍如下。1 命 名1 93 9年英国的 Scott和 Robb- Smith报告了从所谓“非典型的霍奇金病”区分出 4例具有特殊病理变化的病例 ,其特点为全身淋巴网状组织如淋巴结、肝、脾、骨髓中存在异常细胞 ,并有大量红细胞吞噬的现象 ,且患者均有发热 ,消瘦 ,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构建乳腺癌组织芯片,研究PTEN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子ER、PR、c-erbB-2、Ki67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制作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芯片上165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ER、PR、c-erb B-2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高表达例数为66/163(40.5%),ER、PR、c-erb B-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51.5%、35.6%、34.4%、44.8%。PTEN阳性表达随腋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的增高而降低,呈负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生年龄无明显相关。乳腺癌中PTEN与ER、PR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c-erb B-2、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EN蛋白低表达及表达缺失与性激素失调及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TEN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潜在标志物。同时检测PTEN、ER、PR、c-erb B-2和Ki67对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TCR-γ基因重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恶组 )”的瘤细胞属性。方法 用两组针对T细胞受体 (TCR)γ链的通用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 ,对 2 8例“恶组”的尸检病例进行了TCR 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2 8例中 12例 (4 3% )检测出单克隆性TCR γ基因重排。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恶组”病例在基因水平上被证实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实为一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主要包括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等。本文综述了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命名的起源、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瘤细胞属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与EB病毒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12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肌肉疼痛和发热。MRI检查显示左侧额颞叶脑膜及顶枕叶、右侧顶叶呈低密度影,左侧小脑半球结节样低密度影。胸部及脊柱CT检查胸骨柄及其体部上段“虫蚀”样骨质破坏,前方软组织肿胀;L2椎体局灶性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稍肿胀。右侧顶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胸壁肿物活检术及胸壁窦道切除术后组织形态学观察,右侧顶叶穿刺组织呈边界较清的增生结节,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泡沫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组成,伴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胸壁肿物、胸骨及软组织则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化脓性炎性反应为主,伴极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右侧顶叶、胸壁及胸骨大量抗酸杆菌生长。结论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结核病组织学形态不典型,有时以化脓性炎性改变为主。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仍应考虑结核病的可能并及时行抗酸染色,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5岁。因左耳及左面颊肿块伴溃疡并逐渐扩大2年。于2006年10月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年前因左耳前色素痣行手术切除,术后局部形成肿块和溃疡,未予特殊处理。近7个月来肿块逐渐扩大至左面颊,局部瘙痒,无明显疼痛,表面有多处溃疡,并有黑色稀薄分泌物渗出,有异味。病程中患者无头晕、头痛及发热。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神志清,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面颊至左下颌可见一形状不规则的肿块,体积约20cm×18cm×1.5cm,[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立性支气管乳头状瘤(solitary bronchial papilloma,SB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4例SBP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PV总、HPV16及HPV6/11的检测,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例老年女性患者肿瘤位于主支气管,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灶性癌变,伴微浸润。3例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2例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发病年龄25~73岁(平均54岁)。肿瘤位于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纤维血管轴心周围被覆复层非角化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4例均呈外生性生长,1例伴内翻性生长。HP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SBP是发生在成人的一种罕见肺肿瘤,个别病例在鳞状上皮出现异型性的基础上可以发生癌变。建议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全面观察,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 (tissuemicroarray)是将数十个、数百个乃至上千个小的组织片整齐地排列在某一载体上(通常是载玻片 )而成的微缩组织切片。组织芯片的特点有 :(1)体积小、信息含量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和设计 ;(2 )不仅适用于形态学观察 ,还能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和各种原位组织、细胞学的观察和研究 ;(3)高效、快速、低消耗、自身内对照和可比性强。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可单独或与基因芯片配套用于基因及其产物表达水平的分析和基因功能的研究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尝试了组织芯片的制作 ,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