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抗癌、抗突变剂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一些化合物本身具有致突变作用,应用于人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此.寻找有效而副反应小的抗突变成份.对肿瘤与遗传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N-苯基-α萘胺(防老剂D)是橡胶工业常用的抗氧化剂。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动物致癌因子,但直接研究其对人体效应的资料还很少。本文应用我们建立的人体末梢血微核测试法,观察了密切接触防老化剂D工人的微核率改变。现将主要实验结果和它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意义,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检测肿瘤c-erbB-2癌基因扩增的差别PC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肿瘤c-erbB-2癌基因扩增的差别PCR研究薛开先陈森清马国建吴建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他癌相关基因的扩增和缺失,在肿瘤发生和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提供预后信息[1~3]。差别PCR(diferentialPCR,d-PCR)技术的建立,为检...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法,探讨复方云芝胶囊抗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复方云芝胶囊(10mg/L~50mg/L)可显著抑制丝裂霉素C(MMC)诱发的微核形成,并可拮抗老年人自发微核,增加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间接诱变剂环磷酰胺(CP)对人体外全血淋巴核细胞核异常测试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实验结果表示,CP可诱发各项核损伤指标的增量,即微核率(MNF),核变形率(INF),核破裂率(KNF)等,并且与测量呈正相关,其中以综合核损伤指标核异常率(NAF)为优,MNF和INF次之,表明该方法不失为一种快速简便,稳定的哺乳动物体外测试方法,可用于化学诱变剂遗传毒性的评价,但应根据测试化学品合理选用核异常指标的组  相似文献   
6.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已成为临床AFP 等常规检测方法之一。但样品用量较多、费时,灵敏度不高,对批量普查不适宜等。为此我们对该技术作了某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体内)和人淋巴细胞体外核异常测试法,以γ--线为诱变因子,研究了人胚细胞提取物(胚提物)的遗传毒性和抗突变效应。结果表明,胚提物的体内外微核试验均无明显的遗传毒作用,并且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抗γ--线诱发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和人淋巴细胞微核的效应。结合文献讨论,作者认为胚提物来自人体,易于吸收,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辐射和肿瘤化学预防的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差别聚合酶链反应(dPCR)检测基因扩增技术在新鲜癌组织标本中的应用。 方法 新鲜癌组织标本(包括乳腺癌、食管癌和宫体癌)163份,乙醇保存,研磨制成细胞悬液,经基因释放剂处理后,直接用dPCR检测。 结果 163份癌组织标本中有152份获得了dPCR基因检测扩增带,检测成功率为93%。 结论 新鲜癌组织标本可直接用于dPCR检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提取物致突变及抗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无花果提取液(fig extract,FE)致突变及抗突变效应.方法:用体外人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研究了FE对丝裂霉素C(MMC)和-射线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FE 0.05~0.45 (g/ml)剂量范围内,对人淋巴细胞无致突变性,但可拮抗MMC和-射线诱发突变和老年人、肿瘤患者自发微核形成.结论:FE具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突变已在结肠、卵巢和乳癌中检测其表达,并且在人口腔扁平细胞癌中也有表达。突变型P53蛋白可能促进细胞周期,并且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作者在研究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BP53-12单克隆抗体对40例口腔扁平细胞癌和20例粘膜白斑病活检组织进行了P53癌蛋白表达的检测,同时比较了P53表达与细胞PC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形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