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B7?H3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6例初诊AML患者原始幼稚细胞群上B7?H3分子膜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B7?H3 mRNA产物的表达。分析B7?H3分子的表达与AML患者发病时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评估B7?H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B7?H3分子表达阴性。共刺激分子B7?H3在66例初诊AM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42%(28/66)。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白细胞分组中,B7?H3阳性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924,0.541,0.310);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的B7?H3分子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P<0.001)。B7?H3分子阳性组患者的PFS(7.4个月vs. 15.2个月)及OS(9.8个月vs. 17.8个月)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此外,在AML?M2亚型中,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B7?H3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30.05% ± 23.10% vs. 10.08% ± 7.07%,P<0.001),B7?H3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存在共表达,并且CD34阳性组的B7?H3分子表达明显高于CD34阴性组(20.90% ± 19.70% vs. 9.63% ± 7.21%,P=0.034)。结论:共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对于AML患者的病情进展有一定影响,B7?H3分子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B7?H3对AML的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13+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初诊DLBCL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3+CD4+CD25hi Treg细胞亚群在Tre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13+CD4+CD25hi Treg细胞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7±11.89)%比(9.03±2.10)%,t=7.168,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的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13+CD4+CD25hi Treg细胞表达水平高于0~2分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28±10.10)%比(21.51±6.23)%,t=ˉ9.347,P=0.03].Ⅱ、Ⅲ、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CD13+CD4+CD25hi Treg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19.48±1.34)%、(33.98±8.03)%、(47.89±8.2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63,P<0.001).而不同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患者之间外周血CD13+CD4+CD25hi Treg细胞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13+CD4+CD25hi Treg细胞亚群在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蕈样肉芽肿相继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MDS与蕈样肉芽肿相继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初诊为MDS,仅行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后出现皮肤肿物,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蕈样肉芽肿,给予联合化疗效果不佳。结论MDS与蕈样肉芽肿相继发病的发生率低,机制尚不明确,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