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其与胶质瘤的相关关系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对72例人脑胶质瘤及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53蛋白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44/72)和51.39%(37/72),且各组阳性率随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1),而正常脑组织中两者表达均为阴性;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为83.78%(31/37);P53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为37.14%(13/35),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P53蛋白与端粒酶共同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对6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CPA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病例中全切50例(占80.6%),次全切6例,肿瘤全切术中面神经保留38例,术后吞咽困难15例,面神经瘫28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CPA区肿瘤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掌握全面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良好的肿瘤显露,成功的肿瘤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行显微手术的鞍旁脑膜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评估预后,对年龄、肿瘤切除程度、肿瘤性质、肿瘤大小、术前状态、术中状态等因素通过SAS6.12统计学软件先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再对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分析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切除级别、肿瘤性质、肿瘤大小、术前合并脑梗死、术中出血量大及合并失血性休克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级术中合并脑膨出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及术前状态都可能影响患者显微手术的预后,但肿瘤切除级别、肿瘤性质、肿瘤大小、术前合并脑梗死、术中出血量大及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探讨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入院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3例采取显微外科治疗,17例采取血管栓塞治疗。结果23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5分14例(61.9%)、4分4例(17.4%)、3分2例(8.7%)、2分2例(8.7%)、1分1例(4.3%)。并发脑梗死2例、颅内m肿1例、颅内感染1例、偏瘫1例、硬膜下积液1例,术中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内栓塞治疗17例,5分16例(94.1%)、3分1例(5.9%)。结论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剑最佳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探讨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入院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3例采取显微外科治疗,17例采取血管栓塞治疗.结果 23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5分14例(61.9%)、4分4例(17.4%)、3分2例(8.7%)、2分2例(8.7%)、1分1例(4.3%).并发脑梗死2例、颅内血肿1例、颅内感染1例、偏瘫1例、硬膜下积液1例,术中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内栓塞治疗17例,5分16例(94.1%)、3分1例(5.9%).结论 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郭金满  谭超  胡火军  谭园 《天津医药》2015,43(12):1467-1469
胶质母细胞瘤(GBM)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Ⅳ级恶性肿瘤,是除脑干胶质瘤外预后较差的中枢神经系统癌症,发病率占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80%,患者5 年生存率仅有5%。Sox2 是一种多能性调节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ox2 的突变及其功能异常与GBM 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利用Sox2 基因作为GBM 治疗靶点具可行性。本文在此将Sox2 在GBM 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级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夹闭55例,对照组完全闭塞46例,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 =5.07,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8.4±4.2)d,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7.1±4.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均有效,尤以前者更佳,二者均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对31例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25例,次全切5例.术中证实肿瘤基底部主要位于蝶骨小翼、前床突,部分向周围延伸,侵蚀海绵窦,视神经管、眶内,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恢复,一过性偏瘫10例(10/31)视力恶化3例,1例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内侧蝶骨嵴脑膜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全面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肿瘤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型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癫痫组为15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颞叶病灶,对照组为6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颞叶脑组织,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来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癫痫组HE染色均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TUNEL染色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而癫痫组发现较多的染色阳性细胞,100个染色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4.39±2.04)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15例均可见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100个染色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6.72±3.36)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轻微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检测到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癫痫组有14例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100个染色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7±0.43),(9.54±3.6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海马硬化的重要原因,bcl-2、caspase-3参与了这一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脑胶质瘤U87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脑胶质瘤U87细胞12、24、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后U87细胞自噬空泡的出现;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LC-3)、抗Bax交互作用因子(Bif-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白藜芦醇对U8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大.电镜检测发现未使用白藜芦醇处理的细胞未出现自噬空泡,而白藜芦醇处理过的细胞出现明显的自噬空泡.白藜芦醇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强自噬相关基因LC-3、Bif-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抑制U87细胞增殖,LC-3、Bib1基因表达上调是其诱导自噬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