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体外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几种常见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化疗后T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化疗前后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化疗药物在大剂量时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力极大,并显著影响淋巴细胞的转化,化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杀伤无选择性,不改变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结论:化疗通过对免疫活性细胞的非选择性杀伤,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我院从2004—07—2005—12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巾晚期食管癌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2—80岁。病史4个月至2年。其中4例为放疗后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上段5例、中段12例、下段8例。采用光英中激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IOMMED63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630nm;脉冲输出,柱状光纤(弥散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1997年7月,我科共收治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而被误诊的恶性肿瘤5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32~70岁。入院前检查:3例行腰椎X线片,1例示压缩性骨折,1例示椎间盘突出,1例未见异常。入院前诊断:腰椎间盘脱出4例,脊椎骨折1例。5例均曾行牵引、卧床或推拿等非手术治疗,症状反而加重。1.2 误诊情况 4例行腰椎CT检查,其中2例示椎间盘脱出及椎管内占位,手术证实为转移性骨肿瘤,术后1例甲状腺出现结节,针吸活检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另1例术后1个月出现颈淋巴结肿大,经CT和淋巴结活检等确诊为鼻咽癌,余2例CT示病…  相似文献   
4.
约20%的恶性肿瘤发生脊柱骨转移,造成脊柱结构破坏,引起神经压迫症状,甚至截瘫[1]。文献报道[2],约有50%骨转移痛不能首先发现原发灶,而区原发灶以外的症状、体征可提前数月或数年出现。加之其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往往与脊柱常见病相类似,极易被误诊误治。本院自1995年8月一1997年7月共收治脊柱骨转移瘤56例,其中有5例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而被误诊误治。为总结经验,现结合病例及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性,52岁。以腰腿痛伴左下肢无力曾按“椎间盘突出症”给予4个月的牵引、推拿,腰腿痛进行性加重。后腰椎CT提示:腰4-5椎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Otoconin 90蛋白在内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耳石代谢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 (streptavidin-perosidase,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正常豚鼠内耳切片各主要部位Otoconin 90表达情况。结果 Otoconin 90蛋白不只在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感觉上皮有表达,在与其临近和相对位置的非感觉上皮,以及壶腹、半规管和耳蜗等多个部位均有丰富表达,在椭圆囊和球囊囊腔、半规管内等也有染色阳性物质出现。结论 Otoconin 90蛋白在内耳呈现出"多点"表达的特点,提示内耳多处产生Otoconin 90,可能最后转运至椭圆囊和球囊囊斑,在此与钙离子相互作用形成耳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益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均以铂为主的全身化疗。治疗组加服益复康口服液,自化疗开始前1周应用,3次/d,每次20ml;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鲨肝醇,3次/d,至化疗结束后4周。结果服用益复康口服液的治疗组患者,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化疗疗效及耐受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分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复康口服液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组织中TGFβ1/smad7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0%的CCl4),8周后检测血清ALT、HA和TGFβ1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与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和m 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HA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量分别是3.87±0.87,2.64±0.95,1.21±0.54,TGFβ1、Smad3高于对照组(1.08±0.61,0.82±0.05);Smad7低于对照组(2.84±1.16),蛋白和m RNA表达较对照组(6.32±1.18)显著降低(P<0.01)。结论 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过度活化与血清中ALT、HA和TGFβ1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和常规缝线对兔角膜穿孔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眼近角膜缘处作一长5 mm的切口,左眼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测术后7、15、30、60 d穿孔伤处兔角膜的愈合情况,并比较2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生长。结果术后7 d内2组兔角膜伤口均闭合。实验组上皮细胞沿伤口表面胶膜边缘生长,对照组角膜伤口表面上皮细胞覆盖。术后15 d,实验组部分胶膜脱落,伤口上皮化。术后30 d,2组角膜基质层瘢痕增生,部分角膜见CNV。术后60 d,2组伤口处基质胶原连接成网状,前弹力层瘢痕愈合。术后7 d实验组的上皮细胞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角膜伤口的各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记录2组CNV长入的兔眼数,利用Robert电脑公式对2组角膜CNV面积进行计算,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CNV的出现率和平均CNV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孔伤口,对角膜伤口的愈合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可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