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帮助确定术后放疗的靶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 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移分布情况。结果 共有 2 78个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 ,其中锁骨上区 1 2 6例 ,上纵隔 1 1 1例 ,中纵隔 36例 ,下纵隔仅 1例 ,其他部位 4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以锁骨上区和上纵隔最常见 ,共占 85 2 % ,中纵隔也可发生 ,锁骨上区、上纵隔、中纵隔共占 98 2 % ;而下纵隔则极少见。结论 建议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区及上、中纵隔和食管床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以来收治的18例DFSP患者,所有病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手术+放射治疗15例,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多数在50~60Gy,其中1例37.5Gy后拒绝继续放射治疗,1例因肿瘤残存,照射70Gy。单纯放射治疗2例,剂量分别为52Gy和50Gy。单纯手术1例。结果 9例既往发生过31次复发,7/9的第1次复发发生在6个人,本次治疗后,随访0.5~5.0年,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无瘤生存16例,失败2例,其中1例单纯放射治疗52Gy者,21个月死于局部未控,1例单纯手术者,4个月后局部复发,手术+放射治疗的15例全部达到局部控制。结论 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DFSP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p53过量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作者收集1989年4月至1993年12月保存完好、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放疗前食管癌病理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中p53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p53蛋白表达和病灶长度、淋巴结转移、死亡原因、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有57.8%(37/64)的肿瘤呈p53蛋白阳性反应,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病灶长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无关,因远处转移死亡者的p53蛋白阳性率高于局部复发者(P<0.05)。作者认为p53的过量表达不能作为单独的预后指标用来判断食管癌单纯放疗后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性功能减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性功能状态,了解发生性功能改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探讨防治性功能障碍、提高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对策.方法根据SOMA/LENT表有关性功能内容和研究需要制作统一问卷,对90例(男性66例,女性24例)符合条件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后完全停止性生活4例(4.4%),1年后才恢复性生活15例(16.7%);性欲减退占37.8%,满意度低占40.0%,勃起障碍占7.6%,高潮减退占30.0%,频率减少占71.1%.患者主观上认为治疗后不宜性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妨碍身体康复57例(63.3%);容易引起肿瘤复发44例(48.8%);肿瘤会传染爱人45例(50.0%);治疗后身体虚弱27例(30.0%).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与放射治疗后性功能的改变无明显关系.结论在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明显的性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对性生活的错误认知,需要予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同期化疗对提高Ⅲ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和价值。方法:收集首程治疗Ⅲ期鼻咽癌患者507例,其中178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并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Ⅲ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8%、81.4%、75.0%和62.5%。放化组总生存率为71.6%,单放组为62.7%,χ2=4.830,P=0.028;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放化组为90.5%,单放组为76.3%,χ2=11.464,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化组为77.4%,单放组为73.6%,χ2=1.092,P=0.296;无瘤生存率放化组为70.6%,单放组为58.1%,χ2=8.078,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期化疗是影响鼻咽癌治疗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预后有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化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同期化疗有助于提高Ⅲ期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瘤放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松果体瘤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方法。材料及方法:放射治疗松果体瘤10例,其中全脑放疗6例,局部放疗3例,全中枢神经照射1例。结果:随访1 ̄7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3个月,生存8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感染),未发现有脊髓转移。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松果体瘤的有效方法,生殖细胞瘤无须常规地全脊髓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应用于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经评估不能手术且无法耐受化疗有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50例,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三维适形放疗方法,总量为60Gy ,2Gy/次,5次/周;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量为60Gy ,2Gy/次,5次/周,同期采用甘氨双唑钠增敏:甘氨双唑钠800mg/m2,3次/周,周一、周三及周五给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中无Ⅱ级以上的肝肾毒性。观察组与对照组Ⅲ级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有12%(3/25)、8%(2/25),未发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及Ⅰ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同期骨髓毒性最高为Ⅱ级,红系、粒系、巨系Ⅱ级毒性分别为24%(6/25)、20%(5/25),16%(4/25)、12%(3/25),4%(1/25)、4%(1/2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评价显效(CR+PR)80%(20/25)、52%(13/25),稳定20%(5/25)、48%(12/25);治疗后3个月评价显效(CR+ PR)72%(18/25)、48%(12/25),稳定16%(4/25)、24%(6/25),进展12%(3/25)、28%(7/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评估不能手术且无法耐受化疗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甘氨双唑钠增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适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DDP同期放化疗的毒性及疗效。  方法  33例胸段食管鳞癌T3N0MO~T4N2M0期患者(不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第1天和第22天行TP方案诱导化疗,多西他赛(艾素)75 mg/m2, DDP 75 mg/m2。第43天开始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 Gy,2 Gy/次,5次/周。同期化疗:DDP 30 mg/m2,1次/周,放疗开始的第1、8、15、22、29、36天给药。  结果  诱导化疗Ⅳ级骨髓毒性为12.12%(4/33),无Ⅲ级或以上的肝、肾毒性。同期放化疗骨髓毒性最高为Ⅲ级,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Ⅲ级毒性分别为21.21%(7/33)、15.15%(5/33)、3.03%(1/33),无Ⅱ级以上的肝肾毒性。Ⅲ级放射性食管炎为9.10%(3/33),未发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及Ⅰ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治疗结束评价显效(CR+PR)84.85%(28/33),稳定(SD)12.12%(4/33),进展(PD)3.03%(1/33);治疗后2个月评价显效(CR+PR)75.76%(25/33),稳定(SD)9.10%(3/33),进展(PD)15.15%(5/33)。全组死亡病例15例。1年生存率66.4%,最主要失败模式是局部失败46.67%(7/15),局部+远处失败26.67%(4/15)。  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TP方案诱导化疗+DDP同期放化疗的毒性可以耐受,局部失败仍然是主要的失败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