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NF-κB、AP-1促进IL-8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LMP1分子致瘤机制,在已证实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有效激活NF-κB 或AP-1的基础上,对LMP1是否通过NF-κB 或AP-1促进IL-8分泌进行探讨。方法:以稳定表达LMP1及其3种突变体,空白载体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NHE2-MLP1(1-185),HNE2-LMP1(1-231),HNE2-LMP1Δ187-351和HNF3-pSG5]及antisense-LMP1处理的HNF2-LMP1鼻咽癌的细胞系为材料,将IL-8报道质粒瞬时导入这些细胞系中,通过测定luciferase值以反映LMP1是否促进IL-8转录;将mut AP-1/IL-8-luc或IκB α(S32A/S36A)表达质粒导入HNE2-LMP1细胞系中,比较其IL-8报道活性,以确定LMP1是否通过AP-1或NF-κB 诱导IL-8转录;利用ELISA方法测定HNE2-LMP1,HNE2-pSG5,anti-sese-LMP1处理的HNE2-LMP1鼻咽癌细胞系中的IL-8浓度,进一步从蛋白水平上确定LMP1是否促进IL-8分泌。结果:与HNE2-pSG5相比,在HNE2-LMP1,HNE2-LMP1Δ187-351和HNE2-LMP1(1-231)细胞系中IL-8报道活性分别升高了原来水平的11.5,8.6和3.4倍,而HNE2-LMP1(1-185)对IL-8报道活性不影响。在HNE2-LMP1细胞系中IL-8蛋白水平提高了17.4倍,而antisense-LMP1则使HNE2-LMP1细胞的IL-8报道活性及蛋白水平分别下降到原来水平的18.3%和9.2%,导入mutAP-1/IL-8-luc或IκBα(S32A/S36A)的HNE2-LMP1细胞中IL-8报道活性分别下降到原有水平39%和26%,结论: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可能通过NF-κAP-1促进IL-8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LMP1)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机制。方法 利用强力霉素Dox诱导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株Tet on LMP1 HNE2为实验模型 ,首先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Dox诱导后不同时相LMP1的表达动力学以及IκBs蛋白量及功能的改变。进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F κB的亚细胞定位。最后采用瞬间共转染及报道基因活性分析分析NF κB的活性。结果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Dox处理 15分钟后LMP1的表达迅速升高并维持与较高水平直至 12 0分钟。LMP1的诱导性表达导致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但IκBα蛋白总量无改变。继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NF κB(P6 5 )自胞浆易位至胞核且活性升高。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抑制NF κB(P6 5 )的核易位及报道活性。LMP1的诱导性表达并未引起IκBβ蛋白水平变化。结论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EB病毒LMP1通过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激活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性 ,并且 ,LMP1诱导的NF κB活性能被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完全抑制。IκBβ在此信号传导途径中无改变。LMP1表达前后IκBα蛋白总量维持恒定可能是由于NF κB的活化迅速启动了IκBα的重头合成这一自身调节环路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B病毒LMP1羧基端胞浆区与端粒酶活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调控LMP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p^Tet-on-LMP1 HNE2,检测Dox诱导时细胞表达的端粒酶活性;将野生型LMP1表达质粒及其羧基端胞浆区、CTAR1功能域和CTAR2功能域分别缺失的表达质粒分别转染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HNE2,观察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Dox诱导下,细胞表达的端粒酶活性较强;若HNE2细胞转染LMP1基因后,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将LMP1羧基端胞浆区完全缺失后,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若分别缺失CTAR1功能域和CRAR2功能域,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3倍和2.88倍。结论 EB病毒LMP1可活化端粒酶活性,这一功能与LMP1羧基端胞浆区,特别是其功能域CTAR1和CTAR2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Pointmutationof2.8kbEcoRIfragmentoftheNPCtransforminggeneinNPCcellinesDengXiyun邓锡云,CaoYa曹亚,CaoLi曹莉,LeoMLee黎民敬andYaoKaitai姚开泰O...  相似文献   
5.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研究12例配对的结肠癌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被检结肠癌组织其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而结肠癌旁组织为阴性或仅表现微弱活性。提示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结肠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转化基因的2.8kb EcoRI片段在鼻咽癌中不存在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PCR-SSCP银染技术对鼻咽癌活检组织进行筛选,以检测Tx基因中与转化有关的序列在鼻咽癌中是否存在的突变,在被检测的11例配对的鼻咽癌标本中的均未检测到泳过速率的改变,提示在多数鼻咽癌中基因突变不是Tx基因活化方式。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发肿瘤,其病因发病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利用小鼠JB6细胞和分子克隆技术,我们成功地从中国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克隆出恶性转化基因Tx。鼻咽癌恶性转化基因Tx全长16kb,其3’端含人Alu重复序列。Tx基因在DNA杂交水平与ras、myc等瘤基因以及EB病毒基因无同源性。将该基因转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诱导鼻咽癌细胞cyclin D1表达下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罗非君  胡智  赵晓荣  邓锡云  易薇  顾焕华  曹亚 《癌症》2001,20(4):358-362
目的:探索茶多酚及其单体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仪、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分析等方法,研究茶多酚及其单体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结果:茶多酚处理鼻咽癌细胞CNE1-LMP124h后,从裂相细胞显著减少,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的生存率从100%下降到38.1%(200μg/ml);S期细胞明显减少,从22.20%下降至13.16%(200μg/ml) ,G0/G1细胞所占百分率增加,从68.50%上升至74.08%,细胞出现G1/S阻滞,同时,cyclinD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显著下调,与对照组比下降4-5倍,但相同浓度的茶多酚与(-)-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别,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采用荧光酶双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发现茶多酚处理12-14h后,AP-1、NFkB反式激活活性均匀显著下降,与对照组(0μg/ml)比分别下降5-6倍、7-8倍,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茶多酚能抑制鼻咽癌细胞CNE-LMP1增殖,茶多酚诱导致cyclinD1基因的转当和表达下调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研究12例配对的结肠癌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被结肠癌组织其端酶活性均为阳性,而结肠癌旁组织为阴性或仅表现微弱活性。  相似文献   
10.
尽管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产物(p110RB1)的精确功能仍不清楚,但是最近的资料表明它通过调节那些促使细胞进入或停留在静息状态或G0状态的基因或者那些促使细胞通过G1期的基因的转录而在细胞的增殖调控中发挥作用。现有资料很难对p110RB1在很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的突变只引起少数组织的肿瘤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