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若愚  肖柳斌  刘国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97-1497,1465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具有神经活性的甾体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类重要物质,对机体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在赋予机体抵抗多种类型有害刺激和适应环境改变能力的同时,超生理剂量的类固醇激素还具有抗炎、抗免疫、抗休克等药理作用,因此,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但也由于其对各种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影响广泛,长期使用会给机体带来众多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继发性感染、溃疡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智力衰退精神异常甚至脑萎缩性痴呆、骨质疏松症等。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往往不易被觉察,一旦出现危害性大,因此已成为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Lane等曾报道,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慢性治疗的患者中,不论任何年龄,均有30%~50%的可能性并发骨质疏松症。而且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只有1/6其骨质疏松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类固醇性骨质疏松是不容忽视的医源性疾病问题。最近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了2003年北京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恢复期SARS患者,有47%显示股骨缺血和坏死的核磁共振影像改变,还发现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非典”患者中有许多人出现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等症状,有些人甚至用药两周就可出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如何防治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是当今困绕着医学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表现为慢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1]。大部分 FGIDS 患者均有叠加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应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抗焦虑药物治疗,心理因素和抗焦虑药物在 FGID 治疗中的作用广泛受到重视[3]。我们对抗焦虑药物在辅助治疗 FGIDS 患者中的疗效及重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和阿奇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4例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30 mg/d)加阿奇霉素(0.6g/d)组和兰索拉唑(30mg/d)组治疗4周.结果: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溃疡愈合率(94.1%)与兰索拉唑组(90.7%)无显著性差异.但停止治疗后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累积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半年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8%和35.9%,而兰索拉唑组为38.7%和71.0%.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HP清除率(84.3%)及半年和1年根除率(43.6%、20.5%)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根除HP是溃疡复发率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和阿奇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4例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30 mg/d)加阿奇霉素(0.6g/d)组和兰索拉唑(30mg/d)组治疗4周.结果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溃疡愈合率(94.1%)与兰索拉唑组(90.7%)无显著性差异.但停止治疗后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累积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半年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8%和35.9%,而兰索拉唑组为38.7%和71.0%.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HP清除率(84.3%)及半年和1年根除率(43.6%、20.5%)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根除HP是溃疡复发率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邓若愚 《微创医学》2006,25(3):390-39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行静脉浅麻醉下胃镜诊治术120例(无痛组),分析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并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1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1)无痛组患者感觉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无痛组咽部反射全部消失,对照组出现明显咽部反射52例,占43.3%,无痛组咽部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无痛组患者胃镜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胃镜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4)无痛组患者血压升高、胸闷、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术是一种安全、舒适的现代内镜诊治手段,对老年患者尤其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3~ 1997年 7月 ,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 8例 ,疗效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34例患者均来自住院病例 ,均经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 5 0例 ,中度 5 3例 ,重度 31例 ;伴轻度肠化生 2 4例 ,中度 2 0例 ,重度 6例 ;轻度不典型增生 10例 ,中度 13例 ,重度 5例 ;幽门螺杆菌阳性 38例。随机将 134例分成两组 ,观察组 6 8例 ,其中男4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5岁 ;病程 3个月~ 33年 ,平均 17年。对照组 6 6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6~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行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12例,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上皮细胞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简易CDA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ESR、CRP、ENA-78和CDAI评分为(20±3.0)mm/h、(15.57±2.1)mg/L、(19.32±3.0)ng/mL和(478±36.12);治疗3月后为(7±2.7)mm/h、(8.62±2.7)mg/L、(14.81±2.7)ng/mL和(186±29.87);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ESR、CRP、ENA-78与CDAI评分有一定正相关性。结论对重度活动性UC、重度活动性CD及CD合并肛瘘患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疗效确切,且随着ENA-78的下降,CDAI评分也相应下降,ENA-78可能成为未来预测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腺癌组织HIF-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结果:锯齿状腺瘤HIF-1α蛋白阳性率(62.5%)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13.3%),χ2=15.78,P<0.01;显著低于大肠癌组(85.0%),χ2=4.8,P=0.028。锯齿状腺瘤VEGF蛋白阳性率(53.1%)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10.0%),χ2=13.17,P<0.01;而与大肠癌组(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89。HIF-1α表达与VEGF正相关(r=0.317,P=0.041);与MVD正相关,r=0.468,P=0.02。结论:HIF-1α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大肠锯齿状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9.
无痛性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若愚 《医学文选》2006,25(3):390-39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行静脉浅麻醉下胃镜诊治术120例(无痛组),分析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并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1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1)无痛组患者感觉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无痛组咽部反射全部消失,对照组出现明显咽部反射52例,占43.3%,无痛组咽部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无痛组患者胃镜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胃镜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4)无痛组患者血压升高、胸闷、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术是一种安全、舒适的现代内镜诊治手段,对老年患者尤其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邓若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13-2014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所有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消化性溃疡41例,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重度浅表性胃炎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HP检测47例阳性中均发生溃疡或者浅表性胃炎,所有患儿均采取无痛性胃镜检查及治疗.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无痛性胃镜检查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能早期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