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68岁,体检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左肺上叶团块影(图1A)4个月,纵隔及肺门无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入院。MRI:鼻咽部肿块侵入左咽旁间隙(图1B),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PET/CT:鼻咽部及左肺上叶肿块代谢增高,双肺多发结节;影像学疑诊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瘤、鼻咽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利用宫颈癌细胞株探讨血根碱(SAN)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克隆形成及细胞划痕试验研究不同浓度SAN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影响。结果经1.0μmol/L和5.0μmol/LSAN处理后,Siha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72%和10%(P〈0.01),HeLa细胞比Siha细胞更敏感。用1.0μmol/LSAN处理后,HeLa和Siha细胞的克隆形成数从33个降低到14个和16个(P〈0.05)。划痕试验显示培养48h后,HeLa细胞和Siha细胞的“细胞伤口”宽度对照组分别为(0.51±0.04)mm和(0.64±0.02)mm,而0.5μmol/LSAN处理组为(1.22±0.02)mm和(1.63±0.01)mm(分别P〈0.01和P〈0.05)。MTT、克隆形成及细胞划痕试验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AN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该研究为SAN作为一种新药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环巴胺对肺癌细胞和正常肺上皮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测定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环巴胺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hh蛋白的表达;siRNA转染NIH-H226细胞观察降低Shh的表达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2.5 μmol/L环巴胺24 h处理对本实验研究的所有肺癌细胞系和正常肺上皮细胞系的生长和增殖未见明显的影响.采用2.5 μmol/L剂量的环巴胺预处理明显增加了NIH-H520、NIH-H1437、NIH-H1975、A549和NIH-H226 5种人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而并不影响IMR90、CCD-16Lu和BEAS-2B 3种正常肺上皮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在5种肺癌细胞系中可以检测到Shh蛋白不同程度的表达,而3种正常肺上皮细胞无Shh蛋白表达.Shh-siRNA转染的NIH-H22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 环巴胺可以降低肺癌细胞中的Shh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hh-siRNA明显降低肺癌细胞中Shh蛋白表达,增加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但抑制了环巴胺的放射增敏疗效.本实验结果证实环巴胺可以选择性提高肺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敏感性,调节Shh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利利  车俊  焦旸  徐加英  张玉松  樊赛军 《肿瘤》2011,31(7):608-612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高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插入全长CETP基因的pcDNA3载体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CETP的HeLa细胞,同时转染pcDNA3空质粒为对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X-射线照射后,CETP高表达的HeLa-CETP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D0和SERDq分别为1.42和2.09,而未转染细胞与转染空质粒的细胞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M结果显示,在X-射线照射后,HeLa-CETP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与转染空质粒的细胞(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提高CETP的表达可以降低抗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NF-кB的表达,而增加促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结论:导入外源性CETP基因,提高HeLa细胞中CETP表达水平可明显增加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根治性放疗加低剂量节律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5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治疗组行根治性放疗加低剂量节律化疗。放疗肿瘤临床病灶剂量为65~70Gy/6.5~7周,亚临床病灶剂量为45~50Gy/4.5~5周。化疗顺铂(DDP)10mg/次,3次/周,每周1、3、5进行化疗,共6~7周。结果治疗组CR、PR百分率分别为53.57%、32.14%,对照组分别为38.46%、1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节律化疗加根治性放疗比单纯根治性放疗疗效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乌头碱急性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乌头碱急性中毒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60例和利多卡因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胺碘酮组给予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负荷量后以1~1.5 mg/min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负荷量后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用药30 min、6 h4、8 h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改善。结果:用药30 min和6 h后两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48 h后胺碘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CK-MB升高者用药30 min6、h4、8 h后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短期疗效与利多卡因相当,48 h后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8.
我院采用德国DWL(TCD)经颅多普勒仪对88例脑震荡病人进行检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周围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静态调强适形放疗(IMRT),DT50Gy/4fx/2W,2~3次/N,95%以上PTV满足处方剂量,90%的处方等剂量线完全覆盖PTV,最大剂量点在靶区内,并控制在10%以内,严格控制肺V5〈55%,V20〈20%,心脏和脊髓等危及器官受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在投照前均行摄片和锥形束cT(cB(了)精度验证和配准。随访观察患者放疗的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50%(23/46),部分缓解(PR)率为43.5%(20/46),总有效率为93.5%(43/46)。1年生存率为94.7%(36/38),1年局控率为100%(38/38),2年生存率为52%(13/25),2年局控率为84%(21/25);放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放疗副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35%(2/46),为Ⅱ级以下,未出现严重的Ⅲ级和Ⅳ放射性肺炎,出现3例肋骨疼痛。结论周围型肺癌行SBRT能够有效地提高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上颌窦区3种肿瘤的影像特征,提高上颌窦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上颌窦区腺样囊性癌、神经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1例)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分析上颌窦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异同点。结果上颌窦腺样囊性癌表现为边界不清,受累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翼腭窝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邻近骨质呈压迫性骨质吸收,MRI呈混杂等长T_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骨化性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窦壁骨质呈膨胀性改变,有骨性包壳,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骨质改变是上颌窦区肿瘤鉴别诊断的关键点,最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CT和MRI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