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组分中,存在着促进磷脂(PL)、胆固醇酯(CE)及甘油三酯TG)在H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之间互相转运及交换的蛋白质。该蛋白称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因其表达及生物活性与脂蛋白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已成为脂蛋白与AS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不少进展。现就CETP的研究现状及其基因突变与AS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人肥大心肌细胞AC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在AC16细胞培养基中添加血管紧张素Ⅱ构建AC16肥大心肌细胞模型,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空载+血管紧张素Ⅱ组和EZH2过表达+血管紧张素Ⅱ组,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ZH2和脑钠肽(BNP)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和BNP蛋白的表达水平,MTS法检测AC16肥大心肌细胞增殖,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组EZH2和H3K27me3表达水平降低,BNP的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增殖降低,凋亡水平升高(均P<0.001);与空载+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EZH2过表达+血管紧张素Ⅱ组EZH2和H3K27me3表达水平升高,BNP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水平升高,凋亡水平降低(均P<0.001);血管紧张素Ⅱ组和空载+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对AC16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影响,为心肌肥厚的治疗以及揭示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 lls,DC)和T细胞的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探讨DC在乳腺癌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S100 DC、HLA-DR DC、CD 1a DC(DC三参数)、CD 45RO 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c-erbB-2表达情况。结果S100 DC和HLA-DR DC浸润密度在癌巢内均显著低于癌巢周围(P值均<0.001),而CD 1a DC浸润密度在癌巢内显著高于癌巢周围(P=0.001);S100 DC、CD 1a DC和CD 45RO T细胞浸润密度在低分化病例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病例(P值均<0.05);S100 DC浸润密度与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s=0.286,P=0.042);CD 1a DC阳性表达率在肿瘤≤2 cm的病例显著高于肿瘤>2 cm的病例(P<0.05);DC三参数及CD 45RO 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浸润密度与有无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情况均无关。结论DC三参数在乳腺癌中分布部位不同,可标记不同成熟状态的DC,综合检测DC三参数可更全面地反映乳腺癌局部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卡铂和顺铂对裸鼠荷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方法:选取2例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裸鼠荷人卵巢癌移植瘤模型(模型1和模型2)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紫杉醇、卡铂和顺铂,动态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药物的抑瘤效果以肿瘤的相对增殖率表示。结果:模型1和模型2的移植瘤生长速度不同,二者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和第3周移植瘤体积均值超过100 mm3。紫杉醇、卡铂和顺铂均可显著抑制模型1和模型2移植瘤的生长(P均<0.001)。处死裸鼠时,3种药物对模型1和模型2的肿瘤相对增殖率分别为44.93%、27.1%、11.77%和49.50%、28.97%、6.79%。结论:紫杉醇、卡铂和顺铂单一使用时在实验周期内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均有很好的抑瘤效果,可以应用裸鼠荷人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研发新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2岁,因持续上腹疼痛、恶心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晚餐进食海鲜后,于睡眠时突发上腹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及腹泻。当地诊断为“急性胃炎”并输注654.2、丁胺卡那霉紊等药物治疗3d,症状无好转,同时出现少量黑便。胃镜:胃体、胃宴部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发点状糜烂。病理所见:胃粘膜上皮层和粘膜下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胃粘膜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病理诊断为嗜酸细胞胃炎(图1、2,见封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平滑肌肉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的平滑肌肉瘤组织切片45例,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结构,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相关的临床意义.结果:45例平滑肌肉瘤中25例(55.6%)具有血管生成拟态.有转移患者和无转移患者血管生成拟态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血管生成拟态阳性率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有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滑肌肉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平滑肌肉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易发生转移,预后比无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7.
8.
血管生成拟态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高度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模式,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干细胞具有成瘤性、多向分化潜能和便于分离纯化的分子标记。日前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柃测到肿瘤干细胞,如胶质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最近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尤其是CD133+的肿瘤干细胞。本研究就肿瘤干细胞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 )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并进一步阐述VM存在的临床病理意义,通过金属基质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的免疫组化染色,初步探讨VM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173 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病例,通过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PAS )与CD31双重染色和CK8 &18免疫组化染色,将胃腺癌分成VM(+)组和VM(-)组,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拟态密度(vasculogenic mimicry density ,VMD),并进行MMP-2、MMP-9 和Cathepsin D 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73 例胃腺癌患者中VM阳性者40例(23.12%),低分化腺癌组VM阳性率(26.4%)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组(4%)(χ2=6.011,P=0.014);且VM(+)组更易发生血道转移和远期复发(χ2=6.389,P=0.020;χ2=4.748,P=0.029);血道转移组VMD计数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t=3.140,P=0.003)。 MVD在VM(+)组和VM(-)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96,P=0.482)。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VM(+)组的生存率低于VM(-)组(P=0.022),Cox 回归模型显示TNM分期和VM是影响胃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VM(+)组MMP-2、MMP-9 和Cathepsin D 的表达均高于VM(-)组(P 均<0.05)。 结论:胃腺癌中存在VM,且与分化程度有关,VM是胃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MMP-2、MMP-9 和Cathepsin D 可能参与了GAC 中V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发乳腺癌和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探讨妊娠及分娩在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TA2小鼠分为正常未妊娠组、自发瘤组、妊娠5、10、20天组和分娩后1、7、14、21天共9组,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测定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计算CD4/CD8,并测定血清IL-2水平.结果:与正常未妊娠组比较,TA2小鼠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内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有下降(P<0.01),在妊娠10天下降至最低(P<0.01),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在妊娠20天降至最低(P<0.01;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升至最高(P<0.01).与自发瘤组比较,除妊娠10天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与荷瘤小鼠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均高于自发瘤组(P<0.05或P<0.01);妊娠期各组CD4+、CD8+、CD4/CD8均与自发瘤组无差别.IL-2在妊娠期间有所下降,以10天和20天组下降显著(P<0.05),分娩后1天恢复至正常未妊娠时水平,但在分娩后7、14、21天又逐渐下降,在分娩后21天明显低于正常未妊娠组(P<0.01),甚至与自发瘤组接近(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A2小鼠T细胞亚群分布和IL-2水平的变化,使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成为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