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当归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阐明当归对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水平的动态影响,寻求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4个组⑴空白对照组(9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⑵单纯当归组(9只)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d);⑶单纯照射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⑷照射+当归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d)。生理盐水和25%当归注射液于照前1周开始注射,直至照射后2周结束。左肺做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右肺做总RNA提取及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当归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仅波动在8~17个之间。单纯照射组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1),尤以1周后为甚。照射+当归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但仍然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单纯照射组TNFαmRNA相对含量与单纯当归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当归组TNFα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结论TNFα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归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其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起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辐射诱导辐射耐受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通过辐射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获得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建立一个放射敏感性研究的对比模型。方法用γ线反复照射Hep-2细胞,建立辐射耐受细胞Hep-2R。成克隆实验法测定两株细胞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染色体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比较其生物学差异。结果经7个月辐射诱导得到了一个放射敏感性不同于亲本细胞株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30代以上且辐射耐受性能稳定。其SF2=0.680、D0=3.24Gy、D0=1.90Gy、N=1.80,而Hep-2细胞SF2=0.415、Db=2.06Gy、D0=1.01Gy、N=1.64。Hep-2R细胞形态及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群体倍增时间较亲本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1期细胞增多,S、G2期细胞减少。结论通过辐射诱导可以从Hep-2细胞株得到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这种相同背景、不同放射敏感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以寻求能够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方法 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经0、2、4、8、12Gy剂量照射3次后的存活后代体外培养20代,以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用Southern-blotting法测定其端粒长度(TRF). 结果 体外长期传代的Hep-2细胞系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 其放射存活后代的SF2逐渐升高(P<0.05),其TRF逐渐缩短(P<0.01);而且,SF2与TRF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21, P<0.01). 结论 通过不同放射剂量处理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可获得不同放射敏感性的细胞存活后代,且放射存活后代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细胞端粒长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提示端粒长度检测有望成为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经化疗后放疗再化疗与化疗后同步化放疗再化疗的疗效。方法患者71例,分为化疗4周期后放疗再化疗2周期为A组,24例;化疗2周期后放疗再化疗4周期为B组,22例;化疗2周期后同步放化疗再化疗2周期为C组,25例。化疗为EP方案,放疗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后1月判断近期疗效,观察复发进展情况,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A组、B组和C组有效率分别为75.0%、77.3%和84.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中位PFS分别为9月、10月和13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中位OS分别为15月、17月和21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组近期疗效相似,化疗2周期后同步化放疗再化疗2周期,能够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人工诱导建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获得性耐药的肺癌细胞系,氯化锂联合rhTRAIL作用细胞,以期了解氯化锂增敏TRAIL的现象及机制。方法:通过低剂量rhTRAIL诱导人肺大细胞癌细胞系H460,建立TRAIL耐药细胞株H460R并鉴定,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氯化锂和rhTRAIL联合给药后亲本株与耐药株细胞增殖和凋亡差异,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死亡受体表达。结果:rhTRAIL处理亲本株H460和耐药株H460R后细胞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IC50分别为59.2ng/ml和294.8ng/ml。60ng/ml rhTRAIL处理耐药株及亲本株后平均细胞凋亡比例存在显著差异(10.5%vs 19.4%,P<0.01),耐药株表现出显著的TRAIL耐受现象。但联合20mmol/L氯化锂后,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株细胞增殖及凋亡发现H460R对rhTRAIL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死亡受体DR4和DR5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这可能是药物增敏的机制之一。结论:氯化锂能够增加获得性耐药细胞系H460R对TRAIL的敏感性,死亡受体表达增加是可能的增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ET家族小分子抑制剂JQ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JQ1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曲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c-MYC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MYC及BRD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BRD4抑制剂JQ1敏感,而MCF-7则对JQ1耐受。JQ1可以诱导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和凋亡,相同的处理因素作用于MCF-7后,则无明显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水平的改变。JQ1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可以显著下调c-MY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而JQ1作用于耐药的MCF-7后,c-MYC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BET抑制剂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乳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临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70.4%、39.3%,,不同分期间比较,P均<0.01;接受手术与未接受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0.5%,两者比较,P<0.01;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0.4%、84.1%,两者比较,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P<0.05或<0.01)。结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共面容积调强(VMA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5例2017年9月至12月间收治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和非共面VMAT计划,分析非共面VMAT相对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非共面VMAT、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都可以达到靶区剂量覆盖的要求,但非共面VMAT在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上显著优于非共面调强(P<0.05);在脊髓Dmax上,非共面VMAT均显著优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P<0.05);在肺V5、V20、V30、Dmean上,非共面VMAT也显著优于共面调强(P<0.05);在心脏的保护上,非共面VMAT在V30、V40上和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非共面VMAT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同时降低肺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以及放射性脊髓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恶性黑素瘤的杀伤能力.方法 提取小鼠脾细胞,分离淋巴细胞,培养CIK细胞,用携带IL-2的质粒PEGF-N1-IL-2转染CIK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IL-2基因的表达.将效应细胞(CIK细胞或IL-2转染CIK细胞)和靶细胞(B16黑素瘤细胞)分别按照效靶比10∶1、20∶1和40∶1混合培养,采用4h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法,检测两种CIK细胞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按照效靶比40∶1混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种CIK细胞IL-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建立小鼠黑素瘤模型,将28只模型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瘤旁注射0.2 ml生理氯化钠溶液)、IL-2组(瘤旁注射100 IU IL-2)、CIK组(瘤旁注射细胞数约1×106 CIK细胞悬液)、IL-2转染CIK组(瘤旁注射细胞数约1×106 IL-2转染CIK细胞悬液),通过肿瘤形态学和抑瘤率、细胞凋亡率来评价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两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行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荧光显微镜及RT-PCR均显示IL-2转染CIK细胞成功.效靶比实验显示,40∶1时IL-2转染CIK细胞对B16细胞的毒性最强,IL-2转染CIK细胞组分泌IL-2 (1107.26±6.49 pg/ml)、IFN-γ(50.01±3.35 pg/ml)和TNF-α(39.86±3.25 pg/ml)的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组(分别为51.09±3.85、32.71±2.43、30.11±3.08 pg/m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42.60、14.93和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P<0.05),而IL-2组、CIK组和IL-2转染CIK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 0.001),且IL-2转染CIK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3组(均P<0.01),但IL-2组和C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组、IL-2组和IL-2转染CIK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IL-2转染CIK组的细胞凋亡率及抑瘤率均显著大于IL-2组和CIK组(P< 0.01),而IL-2组和CIK组细胞凋亡率及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转染CIK细胞对恶性黑素瘤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