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放疗定位膀胱体积对放疗中膀胱体积的一致性和摆位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调强放疗的66例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在CT定位及治疗前自主憋尿后进行定位扫描或执行放疗,每次放疗前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CBCT)扫描获得左右、头脚和前后平移方向误差。在CT模拟定位影像和CBCT影像上勾画膀胱轮廓并计算体积,根据CT定位影像上膀胱体积进行分组,200~300 ml组18例、300~400 ml组24例、>400 ml组24例,分析CT定位膀胱体积对放疗过程中CBCT膀胱体积相对计划体积的变化百分比和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200~300 ml组放疗中膀胱体积减少15%,300~400 ml组放疗中膀胱体积减少26%,>400 ml组放疗中膀胱体积减少32%,3组膀胱体积变化百分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7.97、4.83,P<0.05)。三维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头脚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72,P<0.05),左右、前后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00~300 ml组:0.00(-0.20,0.20)cm; 300~400 ml组:0.00(-0.20,0.30)cm;>400 ml组: -0.10(-0.30,0.20)cm。>400 ml组在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4.66,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定位时膀胱充盈容积控制在200~300 ml,有利于患者在放疗中保持膀胱体积一致性及减少放疗时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医院感染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介绍了采用Client/Server系统为设计架构、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研究开发的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该系统根据标准与现有的HIS、LIS系统信息共享,实时采集患者的感染相关信息,实现感染信息的动态收集、统计、分析、浏览、查询、上报等功能;同时利用流行病爆发预警模块,实现感染爆发流行的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 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 Dmean。结果 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mm,靶区CI为 0.56±0.09、HI为 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cGy。结论 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111例患者,根据放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常规分割组(CRT)和大分割组(HOFRT).常规分割组63例,总DT 50 Gy,每次剂量2Gy,每周5次;大剂量分割组48例,总DT 40.05 Gy,每次2.67 Gy,每周5次.结果 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的Ⅱ级或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12.5%(x2=8.14,P<0.01)、34.9%与27.1%(x2=0.78,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不良反应优于常规分割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食管癌患者的性别、体位固定方法、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摆位精准度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8-12-2022-07-19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35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3 855次。根据患者首次治疗前的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和固定方式,以及每次CBCT扫描后的摆位误差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患者在左右(LR)、进出(SI)和升降(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与BMI值和固定方式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在LR、SI和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于女性患者,根据是否有男性治疗师参与,分为无女性治疗师参与组(408次)和女性治疗师参与组(340次),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2组与摆位误差的关系。结果 在LR、SI和AP方向上,男性患者三维摆位误差分别为(3.32±1.80)、(2.03±1.13)和(2.20±1.18) mm,女性患者三维摆位误差分别为(3.84±1.91)、(2.01±0.88)和(2.93±1.70) mm,F值分别为4.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MVCT扫描研究不同固定方法对颈部放疗时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发泡胶头颈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发泡胶组)和简易头架联合真空袋(真空袋组)两种不同的体位固定方法的患者各10例,在螺旋断层治疗过程中给予每天一次MVCT扫描,采集三维线性摆位误差数据和Y轴方向旋转误差数据进行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 发泡胶组患者在三维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及Y轴方向的旋转误差分别为[X:(-0.64±1.55 )mm;Y:(0.38±1.82) mm;Z:(1.77±2.54) mm;Roll:0.08°±0.64°),外扩边界分别为(3.708 mm;4.289 mm;4.692 mm);真空袋组对应的误差为[(X:(-0.20±2.02) mm;Y:(0.94±2.71) mm;Z:(2.58±2.62) mm;Roll:-0.22°±1.11°),外扩边界分别为(4.181 mm;5.245 mm;5.603 mm)。两组摆位误差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泡胶组在头脚方向、前后方向以及Y轴旋转误差上的固定效果均优于真空袋组;而在左右方向上真空袋组优于发泡胶组;发泡胶组对应的外扩边界小于真空袋组,颈部照射时建议使用发泡胶头颈垫联合头颈肩面罩来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食管癌和肺癌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六维床对食管癌平移和旋转方向校正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组、肺癌组各85例,收集所有患者前3次CBCT扫描,通过六维方向与计划中的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前后方向(AP)、绕Z轴旋转(RTN)、绕X轴旋转(PITCH)、绕Y轴旋转(ROLL)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原始数据取绝对值,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组和肺癌组在SI、LR、AP平移方向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30(0.10, 0.50)、0.10(0.10, 0.30)、0.10(0.10, 0.20)和0.20(0.10, 0.40)、0.20(0.10, 0.30)、0.10(0.10, 0.30) cm;在RTN、PITCH、ROLL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50°(0.30°, 0.90°)、0.90°(0.40°, 1.60°)、0.90°(0.40°, 1.40°)和0.40°(0.10°, 0.70°)、0.70°(0.20°, 1.30°)、0.50°(0.10°, 1.00°),食管癌组和肺癌组中SI、RTN、PITCH、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AP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CT引导下,六维配准技术配合六维床能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误差,特别是长靶区如食管癌方面,校正旋转摆位误差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放射治疗师的基本职业情况,为放射治疗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7日至2021年6月15日。结果:3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获取2 928份有效问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ⅩⅥ系统图像自动匹配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仿真模体ART头部进行仿真模拟计划设计后进行模体CBCT扫描,测量在不同匹配区域、不同匹配方法以及在不同方向上定量移床后扫描的匹配误差,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定量移床后模体扫描匹配误差与相应移床量数据基本吻合,x、y、z轴向总误差分别为(0.11±0.41)、(-0.04±2.6)、(0.28±0.74) mm。在不同匹配区域、不同匹配方法下进行自动匹配,各组数据差异较小。但对不同匹配区域、不同匹配方法上存在一些配对差异。结论 ⅩⅥ系统的自动匹配功能在头颈部应用上匹配精确,对偏移误差辨识准确可信度高。但对不同匹配区域、不同匹配方法上存在一定优劣对比,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择优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HT治疗多发转移瘤时合适的MVCT引导方案。方法 将48例采用HT的多发转移瘤患者按靶区分布情况分为头胸组(15例)、头盆组(15例)和胸盆组(18例)。于治疗分次内对各靶区分别行MVCT扫描,将所得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并记录摆位误差值。计算各CTV到PTV的外扩边界。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头胸组、头盆组、胸盆组患者摆位误差的两两比较显示,x轴分别为-0.15±1.25∶-0.21±2.34(P=0.71)、-0.16±1.31∶-1.29±3.72(P=0.00)、0.25±2.90∶-0.22±3.65(P=0.06),y轴分别为0.73±1.22∶1.56±2.54(P=0.00)、0.81±1.34∶3.20±3.90(P=0.00)、0.35±3.60∶0.38±3.78(P=0.87),z轴分别为0.93±1.44∶2.65±1.88(P=0.00)、1.24±1.75∶5.49±2.80(P=0.00)、1.95±2.81∶3.35±3.05(P=0.00)。3个组经过各自上段靶区修正后,各自下段靶区的外扩边界在三维方向上均有所减小,但均以y轴缩小最显著,分别为5.13∶4.01、9.17∶8.30、8.52∶7.13。结论 对于分离靶区的多发转移瘤的HT,不应单独使用任一部位的摆位误差值修正整体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分次内不同部位进行引导的图像引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