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艳  宋英  许林平  马杰  买玲 《中国肿瘤》2008,17(12):1067-1069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凋亡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bcl-2,mtp53在PESC和SCLC中的表达。[结果]PESC和SCLC中survivin,caspase-3,bcl-2,mtp534种蛋白的阳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PESC和SCLC survivin阴性组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1%和62.07%,均明显高于survivin阳性组(30.00%和25.00%,P<0.05)。在这两种小细胞癌中,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bcl-2与mtp53的表达呈正相关;bcl-2与caspase-3或survivin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食管小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抗凋亡通路存在诸多相同之处,survivin,bcl-2和mtp53均参与了两种小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食管癌中NF-κB、VEGF-C、MVD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7例食管鳞癌、41例食管腺癌及34例食管小细胞癌中NF-κB、VEGF-C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NF-κB在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9.57%、36.59%、67.65%(P<0.05);VEGF-C在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表达率为65.96%、85.37%、79.41%(P>0.05)。结论:VEGF-C、NF-κB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VEGF-C在食管腺癌中表达较高,NF-κB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较高。MVD在三者之间无差异。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形成微血管的机制可能稍有不同,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形成机制,可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抗CD25抗体 未接种瘤苗(A组)、抗CD25抗体 接种瘤苗(B组)、磷酸盐缓冲液(PBS) 未接种瘤苗(C组)和PBS 接种瘤苗(D组)四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尾静脉注射抗CD25抗体前后的CD 4CD 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其抗肿瘤能力(包括出瘤时间、肿瘤生长速度和生存期);用乳酸脱氢酶杀伤试验验证抗CD25抗体增强细胞毒T淋细胞的杀伤活性及特异性.结果 A组和C组CD 4CD 25Treg细胞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瘤苗后第13天,A、C组及B、D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25%、75%、0和25%,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第5、13、18天,A、C、D组分别发生出瘤现象,B组最终未见肿瘤,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B、D组脾脏细胞杀伤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具有特异性.提示抗CD25抗体可降低CD 4CD 25Treg细胞,增强其抗肿瘤免疫作用,联合接种瘤苗可增强其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金属硫蛋白1H(MT1H)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例的关系,并观察MT1H与病人的生存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含顺铂方案化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T1H的表达,并将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资料与MT1H的表达进行比较。各种临床特征的分析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化疗前MT1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后(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有效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与无效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1H阴性组和阳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4 d和246 d。Kaplan-meier分析显示MT1H阴性组和阳性组的总体生存率无差别,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段有独立预后作用。结论: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MT1H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是否结转移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②MT1H阳性表达显示可能存在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属硫蛋白1H在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含顺铂方案化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金属硫蛋白1H(MT1H)的表达。化疗前MT1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后(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有效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与无效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MT1H可作为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实验室指标;MT1H阳性表达可能耐药,但能否,作为晚期NSCLC对含铂方案耐药的分子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 月至2009年6 月间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组织蜡块中资料齐全的检测样本,并摘录相应病历中的诊断信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22 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阳性表达率为61.48%(75/122),其中鳞癌阳性表达率46.81%(22/47),腺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63.41%(26/41),小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9.41%(27/34),三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95,P<0.01)。 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74.29%(52/70),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44.23%(23/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0 7);Ⅲ期食管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76.00%(38/50),明显高于Ⅰ、Ⅱ期食管癌VEGF-C 的阳性表达率51.39%(37/72)。 VEGF-C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调整后食管癌组织中VEGF-C 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87,95% 可信区间为1.28~6.44(χ2=6.57,P=0.010 4)。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1.66,95%可信区间为0.98~2.83(χ2=3.53,P=0.06)。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和浸润至肌层以内的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21,95% 可信区间为0.96~5.10(χ2=345,P=0.06)。 结论:VEGF-C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于VEGF-C 阴性表达者,VEGF-C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食管癌中NF-κB、VEGF-C、MVD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7例食管鳞癌、41例食管腺癌及34例食管小细胞癌中NF-κB、VEGF-C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密度(MVD)进行计数。采用RT-PCR检测50例食管癌及20例正常食管组织相关基因。结果NF-κB在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7%、36.59%和67.65%(P<0.05);VEGF-C在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65.96%、85.37%和79.41%(P>0.05)。结论VEGF-C和NF-κB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VEGF-C在食管腺癌中表达较高,NF-κB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较高。MVD在三者之间无差异。食管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形成微血管的机制可能稍有不同,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形成机制,可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大肠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CL)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L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CL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和24.4%,均低于相应癌组织(77.8%,82.2%,P均<0.01).大肠癌组织中C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和分期有关.结论:人大肠癌组织中CL mRNA及其蛋白均呈高表达,CL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相对量。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4d后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肿瘤的能力(观察肿瘤发生率和出瘤时间);用乳酸脱氢酶杀伤实验进一步验证氟达拉滨可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氟达拉滨组CD4+CD25+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50±0.256)%,对照组为(1.488±0.270)%,氟达拉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第13天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30%、50%和70%,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3天、第10天、第8天和第5天发现出瘤现象;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较为陡直,氟达拉滨组的生长曲线较为平缓。氟达拉滨联合瘤苗接种组和单纯瘤苗接种CTL的活性分别为24.425±13.544和17.575±10.26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氟达拉滨降低CD4+CD25+Treg细胞,使其抗肿瘤免疫作用增强,联合接种灭活瘤苗进一步增强抵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类型,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化疗和免疫治疗是TNBC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使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