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3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其与组织病理学、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式、病例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新辅助化疗组(31例)采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2~3周开始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确诊后即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新辅助化疗组疗效与病理学特征和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71.0%(22/31),手术切除率93.9%(31/33),组织病理学有效率58.1%(18/3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6%(7/31),p53阴性者有效率78.6%(11/14)、阳性者有效率41.2%(7/17),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8/31)和63.2%(12/19);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3%(7/30),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21/30)和31.6%(6/19)。结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通过临床及组织病理学降期可使手术切除率提高,尤其对于p53阴性者疗效更佳,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高。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根治手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超过30%~50%。中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仍需进行以化疗为主的治疗,延长生存期[1]。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新抗肿瘤药物的涌现,使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有了新的提高,本研究采用化疗泵持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贫血(AC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ACD是在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基础上伴发的一组轻到中度的贫血。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率均低于正常,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或增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增高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MMS)铁水平增高是ACD不同于IDA的显著铁代谢特点。早年ACD曾被称为“铁粒幼细胞贫血伴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因ACD伴随某些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及持续的外科创伤存在,20世纪70年代改称为“慢性病贫血”。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进展,对ACD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并分析结果。结果该院调查期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2 937例,发生医院感染269例,其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44例,占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16.4%,所患肿瘤主要以肺癌为主,感染以肺炎为主,占43.2%;分离出多重耐药株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排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葡菌。所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很高耐药性;由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病死率达65.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严峻,控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和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对42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施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取术前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53、多药耐药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照组为40例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常规手术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相近。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1200 mg/m2化疗泵持续静脉给药连续46 h;14 d重复,2次化疗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作胃镜、肠镜及B型超声、螺旋CT等复查,重新分期和评价临床疗效,并视情况行手术治疗。对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以确定其组织学疗效,并与临床分期相近的40例未行化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11例,进展(PD)2例,临床有效率(CR+PR)69 %。29例化疗后TNM分期降低,40例接受手术治疗。组织学效果:CR 3例,大部分缓解6例,PR 14例,轻微缓解12例,无缓解5例。病理学检查提示静脉化疗组的组织学疗效57.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5 %(P<0.05)。不良反应轻,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但都在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轻微,神经毒性、脱发、口腔炎等也多在Ⅰ度,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和变态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p53、MRP、GST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 %、52.5 %、66.7 %。新辅助化疗疗效与p53的表达相关。结论 胃肠道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在胃肠道肿瘤中存在原发耐药现象,其耐药性与p53的表达有关。L-OHP联合5-Fu和C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699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患医院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对医院内699例肿瘤患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99例中有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为3.7%。结论肿瘤患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生理屏障受损等多种因素造成。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与条件致病菌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双周给药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4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为:L-OHP 8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 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2天;5-Fu 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600 mg/m2化疗泵持续静脉给药连续46 h;14 d重复,2次化疗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4例;无进展(PD)病例;临床有效率(CR+PR)71.4 %。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学效果:CR 1例,大部分缓解1例,PR 2例,轻微缓解6例,无缓解3例。不良反应轻,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但都在Ⅰ~Ⅱ度,恶心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轻微,神经毒性、脱发、口腔炎等也多在Ⅰ度,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和变态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 L-OHP联合5-Fu和CF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IA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IA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IDA 5 mg/d,第1天至第3天静脉滴注,Ara-C 100 mg/d,第1天至第7天静脉滴注,间隔21~28 d再行第2个疗程化疗。结果 20例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5例,未缓解(NR)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75 %。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期感染、出血发生率高,是治疗相关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结论 小剂量IA方案对不能耐受强化治疗的老年AM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既可减少较大剂量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MIE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侵袭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1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于每周期化疗前1天应用。第2天开始MI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IFO)2.0 g,第2天至第6天;IFO静脉滴注后0、4、8 h分别静推美司纳(mesna)400 mg;依托泊苷(VP16)100 mg第2天至第6天。每个周期21 d。结果 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72.7 %),部分缓解2例(18.2 %),总有效率90.9 %。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经过初步应用, 可以得出利妥昔单抗联合MIE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 完全缓解率高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性急性白血病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血液科35例老年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特殊表现为首发而误诊者15例,CR0例,PR6例,NR8例,死亡9例,缓解率40%,病死率60%。结论:对不规则发热,伴有不同程度贫血、顽固的骨关节疼痛、牙痛、神经系统表现等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自血病的可能,并尽早进行血液学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