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2003—06~2003-11我院利用英国达美德公司的Diornod Ⅱ型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SVV)32例47肢体,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40例(282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DIOMED810nm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经1~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再通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费用少;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正>动脉血栓形成是引起四肢急性动脉缺血的常见原因,是血管外科的急症,特别是肢体外伤后往往伴有软组织的损伤,使四肢动脉内膜受损,血管壁的光滑度下降,血液黏滞度增高而继发动脉血栓形成,并可导致四肢动脉的完全闭塞,引起严重的肢体缺血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1,2]。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血管腔内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3例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Ⅰ级1例,Ⅱa级23例,Ⅱb级15例,Ⅲ级4例。单纯应用CDT 22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TA)17例,CDT+PTA+支架植入4例。结果本组导管溶栓时间为1~7天,平均(3±2)天。治愈32例(74.4%),Ⅰ级1例,Ⅱa级21例,Ⅱb级9例,Ⅲ级1例;其中单纯CDT 22例,CDT+PTA 6例,CDT+PTA+支架植入4例。有效11例(25.6%),Ⅱa级2例,Ⅱb级6例,Ⅲ级3例;均施行CDT+PTA治疗。2例(4.7%)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予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5例(11.6%)溶栓过程中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趾、保肢成功。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平均(48±19)个月。患者均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 CDT治疗四肢外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来自髂内动脉分支的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其特殊性。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内成功治疗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性,65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腹股沟出现包块,且逐渐增大,伴有大腿疼痛、肿胀。查体:右腹股沟隆起包块,约15cm×10cm×6cm,有搏动感,与心跳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1995-02~2003-12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押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畸形,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80%以上属血栓栓塞,75%-90%患者的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脱落,尤其是近端DVT。本病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占心血管疾病的第3位,病死率占西方国家的第3位,位于肿瘤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及动静脉转流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方法1998-01~2004-01对该病患者109例119条下肢,采用2种术式:①血管旁路:在股-胭动脉、胭-胫腓干动脉之间建立血管旁路;②动静脉转流:在股浅动脉-股浅静脉、胭动脉-胫腓干静脉之间建立动静脉转流,进行治疗观察。结果119条下肢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3年左右。血管旁路组79条下肢疗效满意或病情改善,1条截肢。动静脉转流组39条下肢疗效满意或病情改善,无截肢。结论血管旁路及动静脉转流在救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各有其优缺点,故应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手术技巧,增加患肢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笔者9年间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62例,对其中14例蔓状血管瘤患者术前在DSA下行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栓塞后48h手术切除。经上述方法栓塞后,瘤体体积和血流量明显减少,病变边界清楚,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完整地切除了巨大蔓状血管瘤。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至9年,无复发,生活工作均正常。提示沿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蔓状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术前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蔓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近期疗效进行总结。结果7例ASO患者,超声消融术后均达到了血管再通而无穿孔,血管造影示动脉狭窄由(93±12)%减少到(35±6)%,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33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肢体肿胀消失。结论超声消融术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安全、高效、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