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石蜡包埋方法仍是目前病理诊断中最可靠、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 ,但由于操作时间长 (2— 3天 ) ,所以不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快速诊断的要求。用冷冻切片法虽然较快 ,但易出现细胞肿胀等人为假象 ,且与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相比形态学差别很大。为此我们将超声和电子温控技术应用于快速石蜡切片中 ,只需 1— 2h左右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且制片质量和效果近似于常规石蜡切片技术 ,完全符合病理诊断的要求。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随机提取本院手术切除的各类标本 175例 ,取组织 2 43块 ,标本涉及皮肤、淋巴结、肌肉及各器官的正常组织、肿…  相似文献   
2.
赵冬梅  付怀平  裴素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2):126-127,F000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不是很常见,但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增加逐渐被认识.自1956年首次由Frantz报道以来,命名繁多,1996年WHO正式将其命名为SPT.本文报道14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3.
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型及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343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的石蜡HE切片重新阅片,对每例切片分别按国内和国际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比较它们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国内标准划分单纯癌208例,硬癌5例,髓样癌130例,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病例按WHO分类均归为浸润性导管癌。以Bloom-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Ⅰ级48例,Ⅱ级185例,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印片的AgNoRs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素丽  石磊  乔思杰 《中原医刊》1995,22(3):142-143
对82例各种癌根治标本的淋巴结印片进行AgNoRs染色,观察AgNoRs颗粒数及其分布形态。结果癌细胞核内AgNoRs平均值为4.23±1.34,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细胞核的AgNoRs平均值1.32±0.17(P<0.01);癌细胞的AgNoRs分布形态有弥散型、聚合型、核仁型、混合型,正常淋巴结内细胞的AgNoRs分布形态均为孤立型。作者提议:AgNoRs染色作为细胞学涂片常规染色之一,AgNoRs颗粒数及分布形态特点均可作为诊断癌细胞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型及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343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的石蜡HE切片重新阅片,对每例切片分别按国内和国际标准(WHO分类)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比较它们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国内标准划分单纯癌208例(606%),硬癌5例(15%),髓样癌130例(379%),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病例按WHO分类均归为浸润性导管癌。以Bloom-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Ⅰ级48例,Ⅱ级185例,Ⅲ级110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2例),730%(135例),500%(55例)。Ⅰ、Ⅱ、Ⅲ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应按WHO分类诊断并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视学原理,采用模板法,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Sv)。观察H.E.切片进行淋巴结癌转移计数,比较Vv、Sv、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淋巴结转移、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麦面积密度(Sv)中发现,Sv≤4.4的患者中,89.3%生存5年以上,Sv>5.5的患者中,82.5%死于5年以内。结论: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值可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素,Vv、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加强对其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上颌骨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和治疗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右上颌骨疼痛起病,X线显示上颌骨右侧可见大片溶骨性破坏,破损边缘不清晰,有部分骨硬化表现。手术摘除肿块,病理检查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消减型,临床诊断为右上颌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Ⅰ期)。给予ABVD方案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恶性淋巴瘤,容易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加以鉴别诊断,现代化疗方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推荐一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指标 -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方法 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结果 Vv、Sv与 5年生存有显著相关性。Sv≤ 4.4的患者中 ,89.3 %生存 5年以上 ,Sv >5 .5的患者中 ,82 .5 %死于 5年以内 ,前者为 5年生存的安全值 ,后者为危险值。判别函数Sv的正判率 89.2 6 %、灵敏度 (SE) 0 .92 5 0、特异度 (SP) 0 .82 93。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可作为一个可靠的预后因素提供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90例生存5年以上和95例死于1年内的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分化,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结内癌转移。结果 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阳性在生存5年组明显高于1年内死亡组。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内癌转移,同时有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生存于5年以上组亦多于1年内死亡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 3 4 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 ;观察H .E .切片进行淋巴结癌转移计数 ;以Bloom 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Vv、Sv、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中 ,Sv≤ 4 4患者 89 3 %生存 5年以上 ,称安全型 ,Sv >5 5患者 82 5 %死于 5年以内 ,称危险型。此外 ,Sv <1 8患者 ,均生存 5年以上 ,Sv >9 4患者均死于 5年以内。此分类结果Sv正判率 89 2 6%、灵敏度 (SE) 0 92 5 0、特异度 (SP) 0 82 93。结论 :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值可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