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miRNA-21(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治疗前后NSCLC患者血浆中miR-21水平与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15例正常人和26例晚期NSCLC患者血浆中miR-21的表达差异;检测并比较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miR-21的变化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浆中的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存在差异(P<0.05)。miR-21在(SD+PD)组的表达量高于(CR+PR)组(P<0.05);而(CR+PR)组血浆miR-2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miR-2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发现miR-21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无关。结论:血浆中miR-21的表达水平,对于NSCLC早期诊断及化疗药物治疗后评估患者疗效有较好地评判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neuritin(Nrn1/Cpg15)是一种神经突起生长因子,在神经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miRNAs调控Nrn1基因表达的潜在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大鼠Nrn1基因的3’UTR片段,同时利用MiRanda、DNAMAN软件对Nrn1基因序列及miRNA结合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649bp的Nrn1 3’UTR核心区段;Nrn1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序列同源性呈高度保守。MiRanda靶标预测结果表明miR-204在3’UTR结合位点处高度保守,分值和能值较高,具有很强的潜在性。结论 Nrn1基因3’UTR在不同物种间序列保守性较高,miRanda软件预测miR-204结合位点处序列高度保守,进一步暗示Nrn1基因表达可能受到miR-204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口服10mg/d),并比较该组用药前,用药4、24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Ⅹa活性(Anti-Ⅹa)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高危组患者用药前较中低危组PT、INR、D-dimer、FDP明显升高(P<0.05),APTT、FIB、TT、AT、Anti-Ⅹ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预防性抗凝4h后PT、INR、APTT、Anti-Ⅹa均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24h与用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可抑制外源性、内源性两大凝血途径,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采取个体化预防抗凝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全身感染患者治疗前后PCT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2011年本院收治的不同感染患者100例,另设对照组5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治疗前PCT、CRP水平全身感染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2)全身感染组合理抗菌剂治疗后,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感染患者PCT、CRP水平可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在鉴别全身与局部感染及病毒感染时,PCT优于CRP,其能有效地发现早期重症感染,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年龄校正的D-dimer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恶性肿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的D-dimer水平。按照惯用的D-dimerr临界值和校正年龄50岁的临界值分别计算两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性及Youden指数。结果恶性肿瘤组D-dimer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Z=2.277,P0.05)。惯用临界值组的特异度为60.28%,敏感度为53.20%,阳性预测值为77.33%,阴性预测值为33.60%,准确性为55.2%,Youden指数为0.13。年龄校正临界值组的特异度为79.26%,敏感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29.72%,准确性为43.80%,Youden指数为0.5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D-dimer水平会升高,而年龄校正D-dimerr临界值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优于传统临界值组,两组的Youde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0,P0.05)。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增高明显,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同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