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60-116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虚烦不寐成为大多数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情况,轻者不易入寐或入寐时间短,重者彻夜不寐。究其原因,种类很多,有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使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也有心胆气虚,房劳伤肾,致使心火炽盛,心肾不交,而神志不能安宁等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k1/2、Plk1、PCNA等指标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指标在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及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hk1/2、Plk1及PCNA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lk1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Chk1阳性表达在级与级间,Chk2在级与级、级与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CNA在不同分化程度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Chk1、Chk2、Plk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转移无关,与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PC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是否转移均无关。结论:Chk1/2、Plk1及PC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GDF -15和 p -mTOR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并分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内在信号通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GDF -15和 p -mTOR蛋白在65例子宫内膜癌和6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DF -15和 p -mTOR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GDF -15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94%,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0.3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GDF -15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57.50%(P <0.01)。GDF -15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71%,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9.4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2)。p -mTOR 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4.71%,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3.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p -mTOR 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70.0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mTOR 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92.86%,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67.5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GDF -15、p -mTOR 的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 >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GDF -15和 mTOR 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322,P <0.01)。结论:p -mTOR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受升高的 GDF -15蛋白水平的调控,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5.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无论是对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了不断的追求,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需求,人们的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心理压力相对提高了,因此,本病的发病率也在随着心情的压抑、情绪的波动、睡眠质量的不稳定呈日渐上升趋势,成了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2004—2007年,笔者根据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津血同源等相关理论,采用益气养血、通络安神的治疗方法[1],对36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运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35-1436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49岁左右,即绝经前后所表现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盗汗、神经官能症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天癸渐竭,每可见阴阳不相协调所表现的心悸失眠、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发热汗出、脘腹胀满、月经紊乱、情志不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腹腔浆膜间皮和间皮下层的罕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3%[1]。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困难,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47例输尿管结石同时应用B超、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以及肾盂逆行造影(RGP)等的结果分析,探讨二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8—6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血尿,部分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病程为1天—10年不等。  相似文献   
9.
磷酸化ERK,p38MAPK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酸化ERK和p38MAPK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增生、消退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血管瘤(增殖期26例、消退期21例)组织中磷酸化ERK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磷酸化ERK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其在增殖期和消退期的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67.71±12.68)%和(21.54±6.85)%;磷酸化p38MAPK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其在增殖期和消退期的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83.78±5.25)%和(57.79±7.63)%;增生期磷酸化ERK与p38MAPK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而消退期呈负相关。结论磷酸化ERK和p38MAPK参与血管瘤的增生、消退过程;ERK通路可介导内皮细胞的增生和存活,而p38MAPK可能主要在消退期传递内、外源性凋亡信号,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宫外孕患者的诊断时,将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0名的基本资料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被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并且选择对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腔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经腹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22(55.00%),而经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38(95.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而为了保障产妇的安全,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方案调整,使患者的妊娠状况得到全面的观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