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等中心四分之一野结合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最佳匹配及照射野间最佳的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等中心胸壁 1/4野及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 ,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 6 6例 ,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 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因漏照欠量而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同时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用等中心 1/4野结合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使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虚拟楔形板可替代物理楔形板。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部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们在放疗过程中加服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脊髓压迫症33例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症病人出现全身转移时,约5%~10%的病人有转移性肿瘤压迫脊髓和(或)脊神经根,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即恶性脊髓压迫症(MalignantSpinalCordCompresion,MSCC)。现报道33例MSCC的放射治疗疗效如下。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p16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AgNORS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16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 基因蛋白表达率为24.6%(16/65),明显低于鼻咽黏膜炎组织83.9%(26/31)(P<0.01).T1和T2期患者p16蛋白表达阳性率稍高于T3和T4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关(P>0.05).p16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t=5.721,P<0.001).结论提示p16基因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反映了p16 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形成有关,可能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5.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对65例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前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h,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65例行单纯放疗。剂量为DT30Gy,每周5次,共2周。以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血钙下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放疗结束时,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率和血钙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每月1次,共6次,配合放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降低高血钙,临床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放后方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方面的功效.方法将83例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扁桃体癌、舌癌)随机分为中药加放疗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放疗期间结合服用参芪放后方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口咽黏膜反应、口干程度、颈部放射性皮炎程度均较轻,晚期放射后遗症如张口度较好,颈部肌肉硬化程度较轻,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放后方有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2例病人均采用钴60放射治疗,先全脑照射剂量30-50Gy,再缩野照射原发灶至50-60Gy,其中6例病人放疗后行辅助化疗。7例复发的病人行姑息性放化疗。结果:6例单纯术后放疗病人中位生存21.5月,6例放疗后辅助化疗的病人中位生存达35.5个月。7例复发病人经姑息性放化后中位生存10月。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术后行放射治疗及化疗较单纯放疗疗效好。复发后积极治疗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率为61.5%(40/65).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m23-H1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9.2%(19/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99,P<0.05).随访中有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无转移者为70.0%(35/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7.56,P<0.01).nm23-H1表达水平与T分期无关.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t=5.566,P<0.001).结论 nm23-H1基因不仅在抑制NPC的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放疗中的非共面野联合与适形挡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用整体铅模照射的锁骨上下野与胸壁用切线野以半野相衔接.即锁骨上下野的下界即为胸壁切线野的上界。结果 根据测量,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结论 用一个等中心并半野和适形铅模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时,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