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舌癌CAL-27细胞系中β-AR的表达及β受体阻滞剂对其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Pan CK抗体对培养的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进行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及qRT-PCR法检测β-AR在舌癌CAL-27细胞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R、β2-AR在CAL-27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β2-AR在CAL-27细胞的mRNA水平表达低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而β1-AR表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两种药物对CAL-2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50 μmol/L时,普萘洛尔抑制增殖的作用更强(P<0.05);2种药物浓度>2.5 μmol/L,对CAL-27细胞迁移均有抑制作用,普萘洛尔的抑制作用更强;药物浓度>1.0 μmol/L,2种药物对CAL-27细胞侵袭均有抑制作用(P<0.05),普萘洛尔对CAL-27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更强。结论: 在舌癌CAL-27细胞中, β1-AR在mRNA水平的表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而β2-AR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低浓度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对CAL-2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抑制CAL-27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游离皮瓣移植已成为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无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仍有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游离皮瓣移植失败,本文就引起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后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因素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2年1月—2014年4月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799例,其中发生皮瓣血管危象64例,抢救成功43例,失败21例。从735例未发生皮瓣危象患者中随机分层抽取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行游离移植皮瓣后血管危象组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管危象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 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是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与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后发生皮瓣危象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成骨肪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分化,将原代鳞癌细胞、分选所得的CD44+细胞及CD133+细胞进行体内成瘤实验。 结果 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成功获得CD44+细胞、CD133+细胞,其纯度经检测均在94%以上,且主要处于G0/G1期。CD133+细胞在接种后第2天进入对数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22 d。经诱导后CD44+、CD133+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皮下注射后第3天可触及新生肿物,在3种细胞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组瘤体体积最大,HE染色显示符合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高效获得高纯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CD44+、CD133+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CD133+细胞成瘤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20岁, 2016年8月因"牙齿前突不齐"就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