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癌的CT表现。结果:(1)61例中,乳腺癌表现为肿块型56例,浸润型5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2)41例肿块边缘有毛刺征,可见毛刺伸入周围脂肪间隙;9例有蟹足征;(3)11例见钙化,9例呈沙粒状钙化,其中6例钙化位于癌灶内和边缘;(4)15例癌灶邻近皮肤增厚,5例乳头内陷;(5)7例乳后间隙消失,手术证实胸大肌受侵4例;(6)38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胸肌间淋巴结肿大,1例内乳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结论:CT检查可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发现隐蔽的癌灶,明确癌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胸大肌和皮肤,有无淋巴结或胸部转移,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8.06%,CT和MR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为脑软化灶,21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7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3例为脑积水,11例为脑炎及脑膜炎,7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为脑多发钙化斑,6例为脑裂畸形,6例为脑贯通性畸形,4例为脑缺血灶,4例为脑白质变性,4例为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3例为脑灰白质移位,3例为dandy-walker,2例为sturge-wenber。结论 CT和MR能准确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MR对本病诊断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分型、CT诊断及后遗症评估。方法对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全部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35例为重型,17例为超重型,2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合并脑实质出血,17例死亡;随访35中,5例未见明显异常,17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4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0例为脑软化灶,11例为脑积水。结论CT能准确诊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支气管腔内肺炎性肌母细胞瘤(EIM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EIMT;以45例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作为对照,包括支气管腔内结核10例、支气管腔内纤维瘤5例、支气管腔内平滑肌瘤4例、支气管腔内鳞癌15例、支气管腔内腺癌3例、支气管腔内类癌8例,观察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8例IMT中,位于左肺3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位于右肺5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圆形5例、类圆形2例及不规则形1例,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1例病灶呈中等程度强化,其余均呈明显强化及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EIMT最大净增强CT值明显高于支气管腔内结核、支气管腔内纤维瘤、支气管腔内平滑肌瘤、支气管腔内鳞癌、支气管腔内腺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 (P均<0.05)。结论 平扫MSCT中EIMT不具有特征性表现,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黑色素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及孤立性纤维瘤各1例。MR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实质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邻近情况,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双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转移瘤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块或结节;腺瘤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均匀低密度结节,薄层扫描可见近脂肪样密度,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均匀强化;淋巴瘤CT表现为不均质强化肿块,合并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皮质腺癌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有坏死的不均匀强化肿块;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髓样脂肪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低而不均匀,内有较多脂肪密度区,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肾上腺囊肿CT表现为无强化边界清晰的囊状水样密度病灶。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相对CT特征,以提高对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影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冠状面和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图像重组。结果:10例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均表现为与卵巢关系密切的巨大多房囊性病变,囊内可有稍不规则分隔及实性乳头状结节,增强后囊壁、分隔及实性结节强化。重建图像上有助于清晰显示肿瘤全貌。结论: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CT表现具有良恶交界性肿瘤的特征,仔细分析其CT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 3个月入院。入院时患者仅能进流质食物 ,体重下降 10余斤。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钡餐检查 :食管中上段明显扩张并向双上纵隔突出 ,钡剂大部分偏左侧通过。食管镜示 :距门齿 2 3~ 2 7cm处食管腔内隆起肿块 ,送检物病理为炎症坏死组织。MRI检查 :食管中上段 (T7以上 )巨大香肠样软组织肿块 ,约 2 7.0cm× 6 .5cm× 5 .2cm ,T1WI呈较均质等信号 (图 1、2 ) ,T2 WI呈明显高信号 (图 3) ,肿块于主动脉弓附近尤为显著。MRI诊断 :食管中上段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9.
10.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认识.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粘膜巨大肥厚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均做钡餐检查,其中3例做CT扫描,2例做B超检查.结果单凭常规影像检查,胃粘膜巨大肥厚症易被误诊;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活检在对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论胃粘膜巨大肥厚症不易确诊,正确诊断需多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