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中及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并探讨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276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270例,垂体脓肿3例,粘液囊肿2例,垂体转移瘤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108例(39.1%)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4例(5.1%)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合并脑膜炎)。14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8例平卧5~7d后脑脊液漏消失;6例经蝶窦再探查,重新封闭后3例治愈,1例行腰椎穿刺置管脑脊液引流5d后治愈,2例引流1周症状无改善,经内镜修补漏口后脑脊液漏停止。未发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类型、手术放疗史与术后脑脊液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术者经验是减少术中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积极重建封闭鞍底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及时重新蝶窦探查,封闭鞍底,选择性腰椎置管引流,必要时经内镜等措施修补漏口,可有效治疗术后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0只。采用血管内穿孔法建立SAH模型,舒芬太尼组建模后6 h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溶液(5 μg/kg,1次/d,连续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2、21 d,采用改良改良神经严重性量表(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末次神经功能评估结束后,采用湿干重比法测定脑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率,EILSA法测定脑组织MDA、SOD、GSH-PX、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HO-1、NF-κB p65、BCL-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NSS显著增高(P<0.001),脑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脑组织MDA、TNF-α、IL-1β、IL-6、NF-kB p65和cleaved-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脑组织SOD、GSH-Px、BCL-2、Nrf2和HO-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舒芬太尼组大鼠上述改变明显改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SAH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其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反应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流量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STA-MCA bypass)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融合术(EDAS)对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脑血流状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09例烟雾病及烟雾病综合征患者行STA-MCA bypass+EDAS手术,术前及术后6月通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CT脑血流灌注参数.结果:术后6个月MoCA评分上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增加,感兴趣区域达峰时间(TTP)及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A-MCA bypass+EDAS可提高烟雾病及烟雾病综合征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式及其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或CTA明确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手术夹闭或者观察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手术夹闭4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4例(93.3%),开颅手术夹闭组31例(77.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院前行GOS评分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gt;0.05).观察随诊处理17例,无变化15例,再出血2例.结论 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特点、患者自身状况及要求、就诊中心诊疗技术等决定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miR-205-5p/E2F1信号轴在脑胶质瘤U251、U87细胞放射耐受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X射线逐步递增递间歇诱导方法照射U251、U87细胞,建立放射耐受的U251/TR、U87/TR细胞。对两种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运动、侵袭及增殖能力分析。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检测系统及点突变技术分析E2F1基因对U251/TR、U87/TR细胞的调控机制。结果 放射耐受的U251/TR、U87/TR细胞分别比251、U87细胞的增殖活力增强,运动、侵袭能力增强,X射线照射下细胞凋亡下降。miR-205-5p mimics转染能够下调U251/TR细胞E2F1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及运动,增加放射敏感性。miR-205-5p mimics转染协同E2F1下调是通过抑制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发挥抑制肿瘤作用,并降低细胞耐受。结论 逐步递增递间歇诱导方法能较好地建立U251/TR、U87/TR细胞。miR-205-5p/E2F1信号轴通过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可以作为提高胶质瘤放射敏感性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病变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复杂颈内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经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诊断,术前准备完成后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进行临床和DSA或CTA影像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有6例未破裂囊状宽颈大动脉瘤,5例破裂的血泡样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共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19枚。13例患者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消失;5例出现内漏,其中4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病变封闭良好,1例出现支架塌陷,再植入1枚支架后病变消失。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DSA或CTA复查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复发。1例术后6个月发生支架内狭窄,二次复查后狭窄好转。mRS评分0分17例,1分1例。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病变可行、安全,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筛选出能逆转大鼠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VP16对依托泊苷耐药性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基因小干扰RNA(MRP1-siRNA)。方法人工合成4对靶向MRP1的siRNA分别为siRNA1、siRNA2、siRNA3和siRNA4,以脂质体2000作为载体;以6-羧基荧光素标记转染siRNA的c6细胞评价转染效率;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依托泊苷对肿瘤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siRNA1、siRNA4相比,siRNA2、siRNA3对MRP1基因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转染siRNA2前后,依托泊苷对C6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0.873±0.0462)、(0.0927±0.039)ug/ul,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siRNA2、siRNA3可以有效抑制MRP1基因的表达,并能逆转肿瘤细胞对依托泊苷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