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后并发急性尿潴留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并发急性尿潴留的原因.方法 对214例Ⅱ~Ⅲ度脱垂性内痔行P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并发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19.6%,发生急性尿潴留的病例中,术中术后补液量超过500 ml者27例(64.3%),而少于500 ml者15例(35.7%).本组术后48 h内无疼痛者146例(68.2%),有轻度疼痛者39例(18.2%);中度疼痛需服用止痛片者29例(13.6%).其中发生急性尿潴留的病例中,无疼痛者9例(21.4%),有轻度疼痛但无需处理者14例(33.3%);诉说中度疼痛,需服用曲马多缓释片缓解症状者19例(45.2%).结论 随着手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增加,并根据其发生特点积极预防,可以有效降低PPH术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浅静脉,交通静脉结扎术,术后以中医辨证治疗。结果:60条患肢中,痊愈50条患肢,好转10条患肢(其中3要患肢倒流Ⅱ级,7条患肢倒流I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大鼠胸腺内注射同种抗原对甲状旁腺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改善甲状旁腺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方法 用SDLewis及DA大鼠进行甲状旁腺移植实验。由供体Lewis大鼠的脾细胞提取抗原。按照不同的抗原注射途径(尾静脉、门静脉及胸腺内),是否合用抗淋巴细胞血清及第3品系大鼠的甲状旁腺移植共分为9组。结果 胸腺内注射抗原结合抗淋巴细胞血清的应用,使甲状旁腺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期达到(196.00±3.96)d,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大鼠胸腺内注射抗原结合抗淋巴细胞血清的应用成功地诱导受体产生了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二仙汤联合万艾可治疗中老年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子较常见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ED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年轻男性^[1]。虽然万艾可治疗ED疗效较好,但仍有部分ED患者服用万艾可无效^[2],因此,单种药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3]。本课题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用二仙汤联合万艾可治疗中老年人ED,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的肿瘤安全性、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44例腹腔镜辅助和3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I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8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8.2%.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有优势,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14.45±2.07)、(14.00±2.22)枚;肠管安全切缘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4.16±1.20)cm、(3.69±1.18)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组9例,开腹手术组8例,无显著性差异.随访6~36个月,开腹手术组1例死于局部复发并肝转移,余所有患者无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具有微创优势,临床短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术后疲劳患者手术前后肌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量表方式调查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的疲劳程度,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2例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肌电图检查.结果 手术后第5天,全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疲劳,大部分患者肌电图符合肌源性损害表现.结论 肌电图对术后疲劳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型的变化与演变规律。方法:对其所得到的各证型的病例数利用Excel及SPSS13.0软件进行列表及建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型包括实证即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与气滞血瘀型与虚证即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各证型分布均匀,治疗过程的早期以实证多见,共占83.82%,治疗后期则以虚证为主,共占86.76%。治疗前为实证者在治疗后期多为虚证,气滞血瘀型在后期转变为气虚血瘀型多见,占58.33%,而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后期转变为虚证,但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之间无明显差别。治疗前为虚证者在治疗后期仍表现为虚证,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在后期仍表现为相同证型的分别占80.00%、66.67%。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证型演变规律在治疗早期以实证为多见,临床辨证为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气滞血瘀型,治疗后期则以虚证多见,临床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气虚血瘀型,各证型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No.10和No.11淋巴结清扫在贲门胃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采用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清扫No.10和No.11淋巴结152枚.阳性淋巴结21枚(13.8%)。未出现淋巴清扫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是中医辨证的常见证型,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有重大突破的领域.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证型为本虚标实(阴虚血瘀),该证型机体早期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微炎症状态相类似.临床上用凉血活血法治疗DN血瘀证能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等,但其现代医学本质并不清楚.核因子-κB(NF-κB)通路是多种炎症因子转录调控的中心环节,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DN等慢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凉血活血法改善DN血瘀证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