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PH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 a.结果47例患者中,41例(87.23%)合并有肝硬化.行手术治疗44例(93.6%).其中行肝切除术者17例,有5例生存时间超过2 a;术后病人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22例)、消化道出血(10例)和肾功能衰竭(5例).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PHC自发破裂出血病人的生存率,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降低PHC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细菌协同作用,以肛周和会阴三角区皮肤及软组织坏死并蔓延为特征的爆发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真皮、皮下脂肪和筋膜,严重时可侵及肌肉及其他组织~([1-2])。该病发病率较低,但进展迅速,常并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3-4])。早期诊断、尽早清创手术、加强伤口管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支持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1,5])。故本研究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93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结肠癌切口感染患者深部切口处的脓液与浅部切口处脓性分泌物,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位置、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893例行根治术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0例,感染率为6.72%;60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63.16%、革兰阳性菌23株占30.26%、真菌5株占6.58%;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耐药株数较多,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耐药株数较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h、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手术方法为开腹及未使用抗菌药物为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感染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按照其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工作,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ω-3脂肪酸、精氨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将39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EIN和普通EN.通过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排斥发生率的检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EIN组病人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等都好于EN组;两组病人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均未增加. 结论: EIN治疗能明显减轻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且未增加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及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内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病情,但并非为根治性手段,仍有部分患者会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此时,肝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AIH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其5年生存率为80%~9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紊原(PCT)浓度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血清PCT浓度,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种类分为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和细菌感染组.结果 肝移植术后各组第1~3天的平均PCT浓度分别为(24.50±4.6)ng/ml、(21.40±3.3)ng/ml、(12.25±3.1)ng/ml,呈逐渐下降趋势;肝移植术后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的平均PCT浓度在7~10 d后下降至近于正常,并维持在(0.51±0.11)ng/ml;而且病毒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发热初期以至诊疗结束平均PCT浓度分别为(0.44±0.16)ng/ml、(0.53±0.14)ng/ml,未见升高;而细菌感染组的PCT浓度为(15.70±5.1)ng/ml,在发热初期即明显高于前3组(P<0.05);在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3天,血清PCT呈现高值,随后逐渐下降,7~10 d后降至近于正常;血清PCT在病毒感染和排斥反应期间不升高,而在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因此血清PCT监测有助于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与排斥反应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盛勤松  陈大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310-4312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全世界公认。现在全世界每年肝移植例数已达10000例以上,总数已超过100000例[1]。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胆道并发症,发病率大致为9%~15%[2],严重影响了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内有学者[3]将胆道狭窄按其出现时间、与吻合口的关系、病变部位及病变数量进行分型。目前以第二种分法较为常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rocalcitonin (PCT) in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explore their significance for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mong bacterial infection, viral infection and acute rejection.Methods PCT was measured in serum of 25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by immunofluorescence sandwich metho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n-complication group, viral infection group, acute rejection group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CT in the 1st, 2nd and 3rd day after transplantation were(24.50 ± 4.6)ng/ml, (21.40± 3.3)ng/ml and (12.25 ± 3.1)ng/ml, respectively and they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endency.The concentrations of PCT in non-complication group, viral infection group and acute rejection group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were near the normal level of (0.51±0.11) ng/ml after 7~10 days.Moreo-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PCT in viral infection group and acute rejection group were (0.44 ± 0.16)ng/ml and(0.53±0.14)ng/ml when the patients were in fever.The concentration of PCT in the viral infection group were(15.70±5.1)ng/m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3 groups (P<0.05) in the early days of fever.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CT in serum is high in the 1st, 2nd and 3rd day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soon.The concentration of PCT is not high in viral infection or acute rejection while significantly high in bacterial infection, so it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from acute rejection and virus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丙氧鸟苷(GCV)组、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5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放免法检测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GCV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3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而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AFP、MVD及VEGF表达强度又明显低于pcDNA3/TK/An-gio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后者(P〈0.05)。结论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11例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2.7%(3/111);手术时间(155±45)min,术中出血量(129±80)ml;淋巴结清扫(12.6±5.8)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5.4±10.1)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111);术后住院时间(9.6±2.2)d;随访时间(11.8±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