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Ⅰ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Ⅰ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64例。258例(94.5%)患者先接受化疗,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放疗中位剂量为54 Gy。结果 与NC-NKTL相比,WR-NKTL中ⅡE期和有B症状者显著增多。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近(88.7%和87.9%,P=0.869)。随访率96.3%,随访时间满5年者196例。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2.6%和41.4%,其中NC-NKTL的5年OS有高于WR-NKTL的趋势(57.0%∶39.0%,P=0.062),而5年PFS则高于WR-NKTL的(46.7%∶25.8%,P=0.019)。结论 早期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较原发鼻腔病变更易发生全身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临床上考虑提早放疗和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32例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疗效及生存情况。中位年龄56岁,ⅠE期23例、ⅡE期9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MZLPI)评分0分23例、1分9例。9例接受放疗,8例接受单纯手术,3例手术+化疗,12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22例。5年OS率为85%,5年PFS率为73%。放疗总缓解9/9,其中CR为6/9,PR为3/9。单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为P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患者5年PFS分别为100%和63%(P=0.029),5年OS分别为100%和79%(P=0.129)。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及MZLPI评分1分为PFS及OS的影响因素(P=0.041、0.018、0.044及P=0.001、0.001、0.003)。结论 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ECOG及MZLPI评分。予以受累野低剂量(24~30 Gy)放疗能提高LC率进而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接受GELOX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3年间收治的74例ⅠE—ⅡE期ENKTL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及有无放疗分为3个组,A组47例为首选GELOX化疗后根治性放疗,B组10例为其他方案化疗改用GELOX挽救后放疗,C组17例为接受GELOX方案化疗后未放疗。全组化疗中位3周期,放疗中位剂量54.6 Gy分20~30次。结果 全组化疗后CR率33.8%(其中放疗后为90%),2年OS和PFS分别为88%和79%。A+C组的疗后CR率、2年OS和PFS分别为73%、92%和84%。A组的2年OS和PFS (96%和84%)均高于B组(50%和45%)和C组(47%和40%,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LDH水平升高和化疗后无缓解是OS和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局部广泛侵犯也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无缓解是OS及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ENKTL患者接受GELOX诱导化疗结合根治性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但该方案用于单纯化疗和挽救化疗的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IMRT靶区勾画方案的适用性。方法 对2011—2013年间 21例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短疗程化疗联合放疗,其中化疗主要为Gelox方案,放疗均采用局部扩大野IMRT及统一放疗剂量(GTV54.6 Gy分26次,高危CTV50.7 Gy分26次,低危CTV45.5 Gy分26次)。分析其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年样本数 12例。随访率100%。2年LRC率为100%、OS为90.5%、PFS为90.5%。PTV54.6 Gy、PTV50.7 Gy和PTV45.5 Gy中90%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99.8%、99.6%和99.7%,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象限对根治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LR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0年在本院手术的656例病理诊断为pT1-2N1M0期且均未术后放疗患者资料。原发肿瘤位于内象限156例、中央区45例、外象限455例。观察终值为LRR和LRFS。Kaplan Meier法计算LRR、LRF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10年样本数分别为416、191例,5、10年LRR分别为8.6%、12.9%,LRFS分别为86.2%、76.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分期、Ki67水平、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是影响LRR因素(P=0.000、0.006、0.017、0.004、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位置和分子分型也是LRFS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12、0.012、0.005),且随危险因素增加(危险因素≥2个),原发内象限患者LRR迅速升高,LRFS降低,原发外象限、中央区者则无变化。结论 肿瘤原发象限对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pT1-2N1M0期患者LRR和LRFS有预测价值。肿瘤位于内象限者LRR高、LRFS低,对高危组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