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5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54例中晚期肝癌TA-CE术356次的病例资料,依据影像学、血生化指标及生存时间判断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CR13例,PR187例,NC24例,PD32例,总有效率为56%;1年生存率58.4%,2年生存率30.3%,3年生存率21.6%,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和并发症。方法:对3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采用TACE联合PSE方式治疗;另随机抽取单纯HCC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瘤体缩小程度和脾亢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生化免疫指标、外周血象、卡氏评分及CT扫描。结果:术后CT随访显示肝脏瘤体缩小总有效率为63.1%,单纯肝癌组瘤体缩小率(73.3%)略高于合并脾亢组(54.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病例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脾脏中下极可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低密度梗死灶,梗死范围30%~60%;合并脾亢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WBC、PLT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脾亢缓解有效率为75.9%,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甲胎蛋白(AFP)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卡氏评分提高(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PSE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是治疗HCC合并脾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使用碘油所致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减轻疼痛的措施。方法选取137例行TACE患者,记录患者术中疼痛的程度,并对可能导致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减轻术中疼痛的措施。结果术中患者疼痛程度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均P〉0.05);与瘤体大小、数量、血供程度、栓塞剂注射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与碘化油用量、导管的超选位置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肝内有瘤组比较,肝内无瘤组总体疼痛程度更高(P〈0.05)。术前注射利多卡因组疼痛发生率低于未注射组,且疼痛程度更低,栓塞时疼痛出现时间迟于术前未注射组(均P〈0.05)。术中出现中度以上疼痛时注射利多卡因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TACE术中辅以音乐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P〈0.05)。结论术前经导管注射利多卡因、精细手术操作方式、弹丸式缓慢注射、把握好碘化油用量、术中辅以音乐疗法均能减轻术中疼痛;疼痛发生时经导管注射利多卡因有助于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达到改善临床症状,使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恢复新生骨。方法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例,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静脉送人短导丝,置人导管鞘,进入5F Cobra导管,送至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造影,闭孔动脉的臀下动脉造影证实股骨头供血血管。结果 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供血的6例,1例除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外,同时有闭孔动脉的分支臀下动脉供血。结论 通过近1年的随诊复查,Ⅲ期以内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疼痛症状解除,相当程度地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增加了股骨头的硬度和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静脉送入短导丝,置入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结果 本组经股静脉行IVC破膜球囊扩张或狭窄段球囊扩张10例,9例均获成功,1例失败。失败的原因为下腔静脉狭窄过长,下腔静脉侧支血管较多,无法打通下腔静脉,2例因血栓形成置入支架,亦获成功。结论 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表现为肝后性门脉高压,或伴有下腔静脉高压,过去治疗均依靠复杂的手术,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单纯介入治疗仅适用IVC和HV膜性阻塞、IVC狭窄或短段阻塞而又无下腔静脉新鲜血栓者,对于此类病例破膜和扩张因其创伤小、安全有效而首选。对于复发病例或在1VC扩张过程中发现存在残余狭窄、弹性回缩,为预防再狭窄,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