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②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癌及癌帝黏膜组织CSTπ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GSTπ阳性表达率为16.7%,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腺体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10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X^2=8.4,19.4,P〈0.01)。胃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率为80.3%,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GS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胃癌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各组中PCNA指数存在差异(P<0.02),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癌细胞浸润达肌层、浆膜层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粘膜内癌(P<0.01)。结果显示:此方法是在石蜡切片上检测胃癌增殖指数的一个有效手段,并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1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53、p16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6%、45.3%;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53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能力强(P<0.05);p53、p16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53蛋白阳性表达及p16蛋白阴性表达者预后差(P<0.05)。结果表明:p53、p16基因改变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p16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地34例术后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的肺腺癌标本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DNA含量,核面积(NA)、核周长(NP)、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等铲直径ED、核形态指数(NFI)、核面积标准差(NASD)及核周长标准差(NPSD)9项参数与患者预后有显著关系,核积分光密度标准差(NIS)和核轴比(NA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情的关系。②方法将复发性口腔溃疡分为初发期、溃疡期、愈合期和间歇期,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期血清甲状腺素(FT3,FT4)的含量。③结果血清FT4溃疡期较初发期降低(t=6.304,P<0.001),愈合期开始回升(t=1.735,P>0.05),间歇期进一步回升(t=3.735,P<0.001),但间歇期仍低于初发期(t=3.531,P<0.001)。血清FT3溃疡期较初发期降低(t=4.776,P<0.001);愈合期开始回升(t=2.900,P<0.05),间歇期进一步回升(t=3.213,P<0.002),间歇期与初发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45,P>0.05)。④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人甲状腺功能随病情加重而降低,随病情好转而回升。  相似文献   
6.
7.
氩激光虹膜切除术(argonlaseriridectomy,AIJ)是治疗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常发生反应性眼压(IOP)升高,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为探索ALI后反应性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我们动态地观察了家兔ALI后房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idedisn;;It。,R)D)活性和眼压的变化以及术前应用自由基消除剂VitE、VitC对术后房水内R)I)活性和眼压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考虑到氩激光特性而选用了本院动物室提供的健康黑色成年家兔26只,体重3-3.skg,雌雄兼有,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3只动物。甲组动物一眼作激光手术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入选4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血糖(admission glucose, A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被分为四组:A组(AG<120mg/dL+HbA1c<51%)113例;B组(AG<120mg/dL+HbA1c≥51%)114例;C组(AG≥120mg/dL+HbA1c<51%)108例;D组(AG≥120mg/dL+HbA1c≥51%)117例。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并对比各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及其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7%。与其他3组相比,D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5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8%)及其他MACE事件发生率(86%)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1c可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65;95% CI:117 658, P=002)。结论 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1c水平可明显增加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其他MACE事件的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介入治疗仅由对侧冠状动脉向闭塞远端形成侧支循环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时,穿刺双侧桡动脉行对侧血管造影指引定位导丝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31例仅由对侧冠状动脉向闭塞远端形成侧支循环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穿刺双侧桡动脉,一侧送入6F Guiding和相应器材行介入治疗,另一侧送入5F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对侧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侧支循环所致的远端血管显影来指引定位导丝前进方向、判断定位导丝是否在真腔内.结果 29例患者成功完成了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2例失败.无冠状动脉穿孔及心包填塞发生.结论 穿刺双侧桡动脉行对侧血管造影,通过侧支循环使闭塞远端血管显影,术中指引定位导丝走行方向、判断定位导丝是否在真腔内的方法治疗仅由对侧冠状动脉向闭塞远端形成侧支循环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手术前后抗凝、抗血小板强度,避免患者术后因强制体位导致的诸多不适、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检测了鼠W256移植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并同时测定细胞AgNORs计数,探讨紫外光血液辐照疗法(UBI)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光量+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5.34±1.09C,AgNORs计数为2.24±0.43;单纯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7.83±0.86C,AgNORs计数为5.35±0.84;前者DNA含量及AgNORs计数显著小于后者(P<0.05)。表明UBI对放疗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