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大致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种,但无论是分流术或断流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易解决的难处。2002年9月~2004年5月采用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球囊导管扩张 +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治疗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 ,以探讨此术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下腔静脉单球囊导管扩张及内支架置放的手术方法对 8例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进行治疗。随访时间 10个月~ 2a。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扩张成功。阻塞段被扩张至 12mm~ 2 0mm ,行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术后 ,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力从平均 (32± 4 .7)cmH2 O下降至 (19± 3.4 )cmH2 O。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 :经腔内成型术对于短段闭塞型及重度下腔静脉狭窄型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早期检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T0期乳腺癌患者的就诊情况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41例早期乳腺癌有36人有发病高危因素,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30例是由专科医师首先检出,6例由钼靶提示发现,3例由彩色超声提示发现,2例乳头溢液系乳管镜检查发现。结论重视乳腺癌高危因素,仔细检查发现乳腺癌早期体征,积极行钼靶、彩超、乳管镜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瘦素及其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瘦素mRNA及蛋白在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瘦素受体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40%。正常乳腺组织mRNA阳性表达率7.69%;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受体的表达与瘦素表达明显相关(P〈0.01)。瘦素及瘦素受体高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浸润明显相关(P〈0.01)。结论 瘦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2005年我科组织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教学改革课题组,信息化环境下高护血管乳腺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设计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关系及体外血府逐瘀口服液对CD11b/CD18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S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患者中性粒细胞,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检测用药后(1h、6h、12h)CD11b/CD1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SO患者CD11b/CD1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CD11b/CD18的表达增高;体外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6、12h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降低,与未用药组及用药1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1b/CD18可能参与了ASO的发病过程,并且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和预防ASO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干预中性粒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管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血管内皮主细胞(EPC)与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协同转染移植方法,探索一种安全、有效及适用范围广泛的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用18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制成动物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组(A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B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C组)。观察术后缺血肢体肌肉血管再生及缺血表现。结果: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术后无肢体坏死,各项血管再生指标明显好于单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结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骨髓转移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判断和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通过空芯针穿刺明确为乳腺恶性肿瘤。但患者持续高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药期间出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及全身骨痛。后经骨扫描、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骨髓转移,予单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结论乳腺癌骨髓转移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骨髓转移,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化裁方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骨丢失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率的控制作用。方法将7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乳癌术后化裁方组)、唑来膦酸组、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每年进行骨密度(BMD)检测,并运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进行骨折风险因子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较初始下降(P0.05),中药组未见明显变化,唑来膦酸组较初始骨密度上升(P0.05);中药组较空白对照组能提高患者骨密度(P0.05);唑来膦酸组可降低10年内主要部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概率(P0.05),中药组骨折风险较初始无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骨折风险有所增加(P0.05);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降低患者10年内髋骨骨折发生率(P0.05)。结论乳癌术后化裁方可减缓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下降趋势,降低骨折风险,对骨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5 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乳腺康治疗组 90例 ,三苯氧胺对照组 66例 ,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共观察 2个疗程 ;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近 ,但乳腺康治疗组在治愈率及肿块消散方面明显优于三苯氧胺对照组 ,且复发率低、无副作用 ;结论 :乳腺康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 ,无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