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报道l例左肺舌段独立成叶伴支气管扩张。考证支气管扩张与中叶综合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治疗肺大细胞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33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76例与开胸组5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状况及血清NSE、CA125和EGF水平.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胸组,胸腔镜组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开胸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胸组患者与胸腔镜组病灶均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胸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术后第7天,开胸组与胸腔镜组患者NSE、CA125和EGF水平均有所下降(P均<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EGF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而NSE、CA125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均是肺大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能够降低血清EGF水平,对于适合胸腔镜根治术的肺大细胞癌患者宜选择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成因及相应诊疗方法,结合实践总结前人的经验,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效果。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并对以往6篇7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文献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结果:先天性食管闭锁为严重食管发育畸形,共进行手术20例,其中治愈17例(85%),死亡3例(15%)。结论:及早诊断和尽早手术,明确患者病情,术前充分准备,认真手术操作,术后的良好监护是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克林诺脂肪乳剂的全肠外营养(TPN)及含中长链脂肪乳剂的T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术后给予7d以上的含脂肪乳剂克林诺的TPN,另外一组则给予7d以上含中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的TPN。检测各患者术前1d,术后1d,术后8d免疫球蛋白5项及淋巴细胞计数及亚群,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的淋巴细胞、IgA、IgG、IgM、CD8+等较术前1d均有明显下降;术后8d的IgA、IgG、IgM、C3等较术后1d均有明显上升;术后8d和术后1d的变化两组间相比,克林诺组IgG升高更明显;术后8d和术前1d的变化两组间相比,克林诺组的IgG,IgM较术前升高更明显。结论:手术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行7d的含脂肪乳剂的TPN可明显的促进食管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恢复,而对细胞免疫无影响;与中长链脂肪乳相比,含克林诺的TPN可能更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术前CT扫描与内窥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对判断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为食管癌术前诊断提供最佳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和EUS检查,进行术前分期。通过术前与术后分期的比较,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定术前CT和EUS单个或联合检查对食管癌T、N分期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在T1、T2分期中EUS均显著优于CT(P<0.05),在T3、T4分期中CT显著优于EUS(P<0.05)。对N0分期的判断,CT的灵敏性显著高于EUS(P<0.05);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在CT与EU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N1分期的判断,EUS的灵敏性显著高于CT(P<0.05);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在CT与EU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N分期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两项联合检查均显著优于CT或EUS任何单项检查(P<0.05)。结论:术前CT和EUS检查均有助于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判断;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术前食管癌T和N分期判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79例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79例病原学培养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的年龄、并发症、临床表现、病原学及其药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主,真菌感染亦占相当比例。院内的侵袭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和对院内获得性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QKI-6基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QKI-6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QKI-6-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无意义序列,空白对照组为A549细胞。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QKI-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琼脂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QKI-6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降低。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琼脂成瘤实验显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克隆形成率明显提高(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QKI-6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及迁移,QKI-6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引起纵隔气肿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对纵隔气肿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以纵隔气肿为首发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分析气肿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102例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气肿,以外伤性纵隔气肿最多。最常见的症状为皮下气肿95例(93%)、胸骨后不适87例(85%)。常见的先兆诱因为严重钝挫伤41例(40%),饮酒或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14例(13%)。最终治愈87例、死亡15例。结论除特发性纵隔气肿外,临床上所见的纵隔气肿多数情况下是某种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而不单纯是一种孤立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病因。引起纵隔气肿的疾病谱广,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分析特定环境下气肿的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