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胶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 发泡胶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两种不同体表标记方式对患者颈椎摆位误差和危及器官剂量影响的三维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32例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A组和B组,每组16例,B组患者固定面膜采用常规3点标记方式,A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左右锁骨头中间增加1个定位点,用于引导患者的颈部摆位。每个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共获取6套CBCT图像,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患者的6个颈椎(C_(1)~C_(6))在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在ECLIPSE 15.5计划系统中,根据摆位误差的大小,调整靶区中心的移床参数来模拟摆位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出危及器官颈髓的受量。【结果】两组患者的C_(1)、C_(2)、C_(3)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_(4)、C_(5)、C_(6)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可减少1.4~3.3 mm、0.7~3.3 mm和1.5~3.1 mm,颈髓受量的增加明显减少。【结论】4点标记方式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颈椎摆位精度,减少了颈髓的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的诊断级螺旋扇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FBCT),对宫颈癌放疗真空袋和Orfit架2种方式的体位固定精度进行比较,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10-11-2022-03-29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调强放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空袋仰卧位固定20例(真空袋组),Orfit架俯卧位固定20例(Orfit架组),获取患者每次治疗前FBCT摆位误差,并对左右方向(LR)、头脚方向(SI)、前后方向(AP)、横断面旋转(Roll)、冠状面旋转(Pitch)和矢状面旋转(Yaw)摆位误差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算出对应的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结果 真空袋组LR、SI和AP摆位误差分别为(0.50±3.26)、(1.01±3.17)和(1.14±2.38) mm, Orfit架组摆位误差分别为(0.57±2.85)、(-4.35±4.93)和(0.21±1.92) mm,Z值分别为-0.229、-17.828和-6.639,P值分别为0.819、<0.001和<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胶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 发泡胶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两种不同体表标记方式对鼻咽癌患者颈椎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2例鼻咽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在3点标记组(B组)患者的固定网膜上常规标记3个定位点,4点标记组(A组)除常规3个定位点外,在患者的左右锁骨头中间增加1个定位点,用于引导患者的颈部摆位。每例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整个疗程共6套CBCT图像。最后在医科达MOSAIQ系统中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患者的6个颈椎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患者的C1、C2、C3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4、C5、C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能减少14~33 mm。结论4点标记方式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的颈椎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