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作为一种疾病,其进展差异性较大,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发展缓慢,另三分之一患者疾病进展较快。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常出现药物耐药。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在CLL疾病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macrophage)作为肿瘤微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泌细胞因子、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在CLL中发挥着促肿瘤细胞生长、促耐药等作用。因此,研究单核/巨噬细胞与CLL的关系,可为靶向治疗CLL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CLL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化,并对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纤溶指标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M-1的含量、PAI-1/t—P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1的含量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显著为高。但t—PA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无显著降低。患者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纤溶及抗纤溶水平均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纤溶-抗纤溶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对碘硝基四唑(INT)比色法,观察了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骨髓,在体外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同时分别观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3种细胞因子对其敏感性影响。结果显示AML细胞与正常细胞对Ara-C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G-CSF,GM-CSF,IL-3此3种因子均能增加Ara-C对AML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杨林花沈迪周剑锋乔振华张玉金王爱莲魏文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半数以上病例诊断时伴有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增多,致使部分病例发生血栓或出血。有核细胞的过度增殖可能是由于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异常,现认为无核细胞也...  相似文献   
7.
杨林花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55-1055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及血栓与止血学组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于2007年9月26—2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105家医院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201篇。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多关节、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学者很早即发现RA患者活动期常伴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其中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可继发于急、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非骨髓造血异常所致,而是炎症或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RA活动期血小板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正>白细胞减少可由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原因引起,有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于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肝病、结核、风湿病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化疗后以及一些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药物、奥美拉唑、一些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抗结核药等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往往影响治疗的进行。白细胞的持续不恢复使患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去除病因的同时促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蛋白表达及临床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nn Arbor进行临床分期,IPI指数进行危险分级,依B细胞来源分为生发中心来源及非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BCL-2、BCL-6、C-MYC、MUM1、CD10等蛋白的表达,根据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R-CHOP组(50例)和CHOP样组(18例),最后根据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以及上述临床指标,应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初诊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IPI分级为高中-高危、LDH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BCL-6蛋白阴性表达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LDH升高和BCL-6蛋白阴性表达为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而总生存时间(OS)与ESR、IPI分级、BCL-6蛋白表达有关。结论:BCL-2、BCL-6蛋白表达及部分临床特征可作为DLBCL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选择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