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ERCC1 C8092A和C1900-7T、GSTP1 al05G基因多态与中国晚期食管癌对顺铂(DDP)一线化疗的关系.方法:10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以DDP和5-氟尿嘧啶(5-FU)方案化疗,最终98例患者按要求完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检测上述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C8092A A/C或A/A型患者缓解率高于C/C型患者(51.7% vs 29.0%,P=0.036),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C/C型患者(7.5个月 vs 4.5个月,P<0.000 1);其他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CC1 C8092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对DDP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为SNEC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单纯手术切除3例,手术十放疗4例,手术十化疗4例,手术十放化疗10例,未行手术单纯放化疗10例.随访8~64个月.结果:至随访结束,2例患者失访,17例死亡,12例存活,8例复发,5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ZIF-8-Pt纳米颗粒对乳腺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将ZIF-8纳米颗粒与氯铂酸(H2PtCl6)反应合成ZIF-8-Pt纳米颗粒,并且测量纳米颗粒的电势、粒径、血清稳定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ZIF-8-Pt纳米颗粒的空间结构;测量其与H2O2溶液反应产生氧气的能力;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乳腺癌细胞(4 T 1)对ZIF-8-Pt纳米颗粒的摄取情况;利用MTT实验评估ZIF-8-Pt纳米颗粒的毒性;MTT法、克隆形成实验以及动物治疗实验观察ZIF-8-Pt纳米颗粒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出160 nm左右,电势为-14 mv的ZIF-8-Pt纳米颗粒;证实ZIF-8-Pt纳米颗粒在10%的血清中是稳定存在的;ZIF-8-Pt纳米颗粒与H2O2溶液反应产生O2程度的高低与颗粒浓度呈剂量依赖性;ICP-MS结果显示4 T 1细胞对ZIF-8-Pt纳米颗粒的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含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奥沙利铂、奈达铂及表阿霉素等药物方案化疗,化疗中位周期数4个,检测化疗前、中、后的血糖变化.结果 化疗后及化疗中血糖相比化疗前均出现明显改变,其中化疗中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t=8.31,P=0.0001),同时化疗后血糖较化疗前也存在显著升高(t=3.87,P=0.0040).结论 化疗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6.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靶点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8例,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51岁(范围32~68岁),均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因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单药或联合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对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化疗效果及副反应评价。结果 18例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仅2例,稳定者(SD)共12例,4例疾病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11.1%(2/18),疾病控制率(DCR)为77.8%(14/18)。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8个月,1年生存率为31.2%。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毒副反应主要为I~Ⅲ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培美曲塞治疗复治晚期NSCLC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危害日益突出,故对消化道肿瘤治疗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意义。铂类药物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是消化系统肿瘤化疗的传统药物之一,但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疗效,目前认为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铂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因其导致耐药的主要机理为清除大规模铂类化合物所致DNA螺旋扭曲。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在NER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CC1在消化系统肿瘤外周血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ERCC1的研究进展与消化系统肿瘤顺铂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对癌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患者,综合分析性别、年龄、不同癌种及化疗对贫血的影响。结果299例肿瘤患者中有76例存在贫血,贫血发生率与年龄无关(P=0.266)。女性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3)。不同类型肿瘤的贫血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以胃癌的贫血发生率最高(P=0.006)。化疗后患者贫血发生率显著升高(P=0.039)。结论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与性别、肿瘤类型及化疗相关,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DCF方案与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0至2013年7月收治的65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其中41例应用改良DCF方案和24例应用XELOX方案。改良DCF方案为多西他赛60mg/m2静滴,d1;顺铂15mg/m2 静滴,d1~5;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d1~5,21天为1周期。XELOX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d1;卡培他滨 1250mg/m2,分2次口服,d1~14,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按NCI CTC 3.0版评价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改良DCF方案和XELOX方案的有效率(RR)分别为34.1%和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6%和7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6个月和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1.9个月和11.5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乏力、消化道反应,以I-II级为主,III-IV级较少;但DCF组白细胞下降和乏力发生率高于XELOX组(P<0.05),XELOX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DCF组(P<0.05)。结论:改良DCF方案与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状况及其他因素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含奈达铂联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病理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含奈达铂的联合化疗,观察疾病控制率与ERCC1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84例患者ERCC1表达阳性率为88.1%(74/84),总疾病控制率为36.9%(31/84),其中ERCC1表达阴性组的疾病控制率优于表达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4,P=0.004).结论 晚期食管癌病理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对于接受含奈达铂联合化疗疗效预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