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1.
张增锋  李德进 《微创医学》2002,21(3):284-285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H1蛋白产物.结果 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39.2%和21.1%,差别无显著性(P>0.05),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CD4 4是一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在体内分布广泛。它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 ,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8例原发性肺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CD4 4V6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可否作为一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本院 1997年至 2 0 0 1年原发性肺鳞癌手术存档标本 78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16例 ;年龄30~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 38例伴淋巴结转移 (2 0例肺门淋巴结转移 ,18例同时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临床TNM分期…  相似文献   
3.
黄海旺  李德进 《微创医学》2004,23(2):131-133
目的研究E-ca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32例正常甲状腺中E-cad的表达.结果 E-cad的阳性表达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组织和32例正常甲状腺中分别为50.7%、95.6%和100%,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E-cad的表达,可能为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nm23—H1表达产物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锋  李德进 《医学文选》2002,21(3):284-285
目的 研究 nm2 3- 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 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 nm2 3- H1蛋白产物。结果  nm2 3- 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 39.2 %和 2 1 .1 % ,差别无显著性 ( P >0 .0 5 ) ,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 nm2 3- 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黄海旺  李德进 《医学文选》2004,23(2):131-133
目的 研究 E-ca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 3 2例正常甲状腺中 E-cad的表达。结果  E-cad的阳性表达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组织和 3 2例正常甲状腺中分别为 5 0 .7%、95 .6%和 1 0 0 % ,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甲状腺组织 ( P <0 .0 5 )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 P <0 .0 5 )。结论 检测 E-cad的表达 ,可能为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海旺  李德进 《广西医学》2003,25(3):330-332
目的 :探讨nm2 3 H1蛋白产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2例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ER和PR的关系。结果 :92例乳腺癌中nm2 3 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 7 6 1%。nm2 3 H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nm2 3 H1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r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3例不同分化的脑星莆细胞瘤组织进行MVD和VEGF检测。结果:VEGF在Ⅰ、Ⅱ级、Ⅲ-Ⅳ级星形细胞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1%、48.6%、74.1%,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张增锋  李德进 《广西医学》2002,24(8):1145-1147
目的:了解乳腺癌中p21^WAF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乳腺癌及其配对癌旁乳腺组织、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ER和PR的关系。结果:p21^WAF1蛋白乳腺癌的表达(41.5%)明显高于癌组织(2.4%)和正常乳腺组织(12.5%)(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54.5%)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2.7%)(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ER和PR无相关(P>0.05)。结论:p21^WAF1蛋白可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在鼻咽癌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蛋白产物.结果81例鼻咽癌中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和29.6%.5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44v6蛋白表达率(82.4%)高于30例阴性组(56.7%)(P<0.05),而nm23-H1蛋白表达率(21.6%)低于阴性组(43.3%)(P<0.05).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基因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在83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以及p5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3例鼻咽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阳性率(50.6%)较20例鼻咽 黏膜慢性炎症组织(15.0%)明显增高(P<0.05),I,Ⅱ期鼻咽癌组织p73蛋白表达阳性率(27.8%)低于Ⅲ,Ⅳ期(56.9%)P<0.05,P7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性别,颈部淋巴结转移,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放疗后5年生存率无关,P53蛋白阳性率为51.8%,其表达与P7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7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