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栓药物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存在再通率不高和出血、再闭塞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基因工程产生了新一代溶栓药物。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溶栓药物的类型、研制原理及实验室评价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报告在1463耳镫骨手术中所发现的面神经管畸形情况,并对其发生率、致病因素、病变部位及对称性、相关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48例,肝转移瘤19例,肝血管瘤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寒热药配伍是最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 ,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1 寒热药配伍的几种形式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常见于治疗寒热互见之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药互见之病症而设。例如用于治疗上热上寒 ,寒热错杂之蛔厥证的乌梅丸 ,本证病机为胃热肠寒。方中黄连、黄柏苦寒以清上热 ,干姜、附子温热以祛下寒 ,寒热药并用 ,使寒热之证得以并治。寒热药佐制 佐制药是针对方中药物 (君臣 )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某些偏性、峻性和毒性等副作用而设。所谓寒热药佐制是病无热症用…  相似文献   
5.
基因与疾病研究的样本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谱的建立,遗传因素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广泛探索的阶段。其中仅有约5%的疾病属于基因缺陷性遗传所致,绝大部分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的易感性有关。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多个(种)易感基因参与发病。充分利用临床病例进行相关研究,发现有关的易感基因,将会把疾病的防治引入新的领域。但基因研究的资金投入大,因此确定研究设计和样本量非常重要。本文就设计类型和样本量的计算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及对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监测544例次肾移植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对PRA值≥40%的1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116例(21.3%),其中PRA≥40%26例;PPA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25.0%)高于PRA阴性组(4.9%),术后PRA水平升高组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无变化组,血浆置换组与未行血浆置换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PRA的水平是评价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合适供者和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浆置换法处理高致敏状态,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携带人组织激肽释放酶(tHK)基因,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内皮祖细胞(EPCs)中表达,验证tHK基因修饰EPCs用于血管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tHK目的基因,将该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3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并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tHK 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RT PCR 方法验证tHK在mRNA水平的表达;用ELISA方法验证tHK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 Kallikrein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载体在EPCs 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tHK 和EGFP 的双重活性。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pEGFP Kallikrein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EPCs 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HK基因修饰EPCs双重治疗血管病的技术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CT检查登记预约服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从缩短预约时间、减少检查用时和合理安排病人扫描顺序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善登记预约流程,使CT检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临床诊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农村以控制高血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对象为35-69岁居民,干预措施为普查,随访和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为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结果:干预社区35-69 岁为7657人,该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占预期数的67.9%,比干预前增加了1倍多,高血压患接受治疗率由干预前的17.8%提高到67.9%,检出252例心电图有异常,其中首次检出占68.3%,干预后该年龄组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了44.13%,发病高峰年龄组后移约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0.25%,保护率为50.25%,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20.40%,结论:对35-69岁人群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可以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约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