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放疗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对 96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前程加速超分割组 (前超组 )和常规组 ,每组 4 8例 ,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 6 3例 ,女性 33例 ;年龄 4 1岁~ 70岁 ,中位年龄 5 7岁 ;病变部位胸上段 2 1例 ,胸中段 6 3例 ,胸下段 12例。病变长度 :<5cm 2 9例 ,5 0cm~ 7 0cm 5 7例 ,>10cm 10例。全部采用 6MVX线外照射 ,常规组 1次 /天 ,2 0Gy/次 ,5次 /周 ,总剂量 6 4Gy~ 6 8Gy ,4 4~ 4 5天完成。前超组 2次 /天 ,1 5Gy/次 ,间隔 6小时以上 ,总剂量 6 4~ 6 8Gy ,35~ 37天完成。 结果 :随访率 96 9%。 1、3、5年生存率前超组为 81 15 %、4 4 1%和 2 6 8% ,常规组为6 1 7%、2 5 1%和 16 9%。前超组 1、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 (u值为 2 97及 2 6 4 ,P <0 0 1) ,5年生存率无显著意义 (u =1 71,P >0 0 5 )。前超组和常规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 2 7 16和 16 7% (χ2 =1 5 2 ,P =0 2 0 ) ;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前超组为 18 8% ,常规组为 12 5 % (χ2 =0 71,P =0 4 0 )。结论 :食管癌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的 1年和 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 ,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患者对前超组放疗副作用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干预后,对围放疗期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有放射治疗指征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60例,均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分为常规营养组(n=79)、营养干预组(n=81)。在放疗开始时、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测量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浓度及评分营养评估量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比较两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干预组的Hb、Alb、PAB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体质量、BMI、NRS-2002、PG-SGA评分优于常规营养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营养组(P<0.05)。结论 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改善消化道相关肿瘤放、化疗患者基础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96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针对最痛点加局部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总剂量30GY/10次,之后再静滴唑来膦酸4mg;对照组只采用放射治疗,方法及剂量同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止痛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认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琪伟  吴志军  王建红 《中国肿瘤》2014,23(10):865-868
[目的]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法检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新鲜组织中pERK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ERK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35±0.36)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1.18±0.25)及浅表性胃炎组织(0.68±0.10)(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R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3%)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43.3%)及浅表性胃炎组织(5.0%)(P均〈0.01)。胃癌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结论]pERK在胃癌中高表达,pERK在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pERK表达可能有助于胃腺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独放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为81.2%,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5%和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6.9%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虽然不良反应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分割方式放疗配合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性肿瘤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6 MV X射线照射,分成两个剂量分割组.常规剂量分割组(30例):每次照射2 Gy,每周5次,照射总剂量40~50 Gy;大剂量分割组(30例):每次照射4~5 Gy,每周2...  相似文献   
7.
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加TP方案化疗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例诊断为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组,综合治疗组应用放疗加化疗100例:紫杉醇135mg/m2静滴,d1,DDP30mg/m2,静滴,d1-3,休息1周后采用6MV X射线常规分割,前后对穿和等中心斜野照射.DT2Gy/次,5次/周,总量DT60-70Gy,6-7周.单纯放射治疗组100例,放疗方法同综合组.结果: 吞咽症状、临床改善情况:综合组为88%,单放组为6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近期疗效: 综合组为89.1%,单放组为67.0%,(P<0.05).放射治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综合组略高于单放组,但耐受.生存率:综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50%、39%较单放组54.0%、42%、30%为高.P<0.05. 结论: 放射治疗加TP化疗综合组疗效优于单放组,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方法以年龄65岁以上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临床试验(12例)为剂量递增试验,奈达铂剂量20、25、30mg/m2逐渐递增(每个剂量至少4例/量),30mg/m2后不再增加剂量。依据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所得出的最大耐受剂量(30mg/m2)进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31例)。入组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化组和单放组,各31例。食管局部放疗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吸收剂量(DT)60~64Gy。观察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剂量递增至奈达铂30mg/m2未出现限制性不良反应。第二阶段临床试验中22例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26例完成5周期化疗,29例完成4周期化疗,31例完成3周期化疗。患者均完成了DT60—64Gy放疗。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4.5%(20/31)、38.7%(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与单放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0%(23/31)、62.4%(19/31)、38.2%(12/31)和64.5%(20/31)、34.5%(11/31)、18.6%(6/31),总生存率Log-rank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5,P=0.031)。结论应用单药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大多数患者能耐受30mg/m2的同期化疗剂量,对体弱耐受性差的患者可适当减量,放疗同期使用奈达铂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行WBRT,总剂量为30~36Gy/10~12次,3Gy/次,5次/周,若脑转移病灶为1~2个,WBRT 30~36Gy后,缩野脑转移灶加量16~20Gy/8~10次/2周。对照组患者先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然后行WBRT,放疗方法同治疗组。ECOG评分为0~1分患者采用AP方案(培美曲塞 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或D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ECOG评分2分患者给予单药培美曲塞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灶的RR分别为 86.4%、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肺癌原发灶的RR分别为 40.9%、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8.5个月和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0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5.0%,2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皮疹和腹泻,多数为1~2级,患者可耐受,无明显骨髓抑制或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ESCC)组织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NHG17)表达情况及转染si-SNHG17质粒的人ESCC细胞株ECA109增殖、凋亡、放射敏感性。方法 取ESCC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89例份;另取ECA109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空白培养基处理)、si NC组(转染si NC质粒)、si-SNHG17组(转染siSNHG17质粒)、si-SNHG17+inhibitor NC组(si-SNHG17与inhibitor NC共转染)、si-SNHG17+miR-375 inhibitor组(si-SNHG17与miR-375 inhibitor共转染);采用RT-q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组织和各组细胞SNHG17、miR-375、USP14 mRNA,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OD值),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能力[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USP14蛋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验证SNHG17、miR-375及miR-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