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116例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大分支瘤栓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三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法;B组66例,采用常规肝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法;C组18 例,采用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示,A组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5 .0%(8/32)、9 .4%(3/32)、3 1%(1/32)和0(0/32),门脉瘤栓消失率为3 .1% (1/32); B 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3 .0% (35/66)、25. 8% (17/66)、9 .1%(6/66)和3 0%(2/66),门脉瘤栓消失率为19 .7%(13/66);C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2%(13/18)、44 .4%(8/18)、22. 2%(4/18)和11. 1%(2/18),门脉瘤栓消失率为44 .4%(8/18)。各组生存率(P<0 .05)及门脉瘤栓消失率(P<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步观察结果提示,经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法是治疗合并门脉瘤栓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且栓塞法优于单纯灌注化疗法,特别是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1994年我们共收治30例转移性骨肿瘤病人.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83例有门静脉受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结合文献讨论了肝癌门静脉受侵的发生机制、血管造影表现、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提出“火焰征”是肝动门脉大量分流的一种表现。并通过对21例单纯药物灌注和33例化疗栓塞的疗效比较,认为后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前者。同时指出门脉主干瘤栓无侧支循环的肝癌患者应禁用栓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L-OHP)及氟尿嘧啶(5-FU)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上述药物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同时或序贯联合应用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单药应用、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应用均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CPT-11联合L-OHP弱于CPT-11或L-OHP与5-FU联合的抑制效果(P〈0.05),由L-OHP到CPT-11小剂量序贯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由5-FU+L-OHP到5-FU+CPT-11的序贯联合应用与三药同步联合应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由5-FU+CPT-11到5-FU+L-OHP序贯应用时明显低于三药同步应用的效果(P〈0.05),且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由5-FU+L-OHP到5-FU+CPT-11的小剂量序贯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及小剂量序贯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含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的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其中吉西他滨采用10 mg/m2·min速度静脉输注即"固定剂量率"法输注,每21 d重复,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并评价疗效,每一化疗周期结束后均进行毒性反应评价.结果 全组病例总有效率41.9%;临床获益率(CR+PR+SD)74.2%.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尤其Ⅲ/Ⅳ度血小板减少28.9%(24/83)周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22.9%(19/83)周期.且复治病例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病例,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论 以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近期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其血液学毒性较为显著,需引起足够重视,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应用正常产妇的胎盘组织来制备转移因子(TF),制备方法见《江苏医药》5(5):58,1979。TF的临床应用:一般对慢性病采用每周皮下注射1单位,10~12单位为一疗程。一、恶性肿瘤:对8例恶性肿瘤(纵隔恶性淋巴瘤、腹型恶性淋巴瘤、回肠恶性淋巴瘤、乳癌各一例,肺癌、食管癌各二例)患者经TF治疗后,6例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体力有所恢复,并经一年随访,病情没有恶化;治疗前植物血凝素皮试阴性,治疗后4例转阳,说明细胞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8.
联苯双酯对抗癌药致中毒性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肿瘤药物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合并黄疸。联苯双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对抗癌药引起的中毒性肝炎的疗效报道少见。1988年9月~1990年8  相似文献   
9.
心包间皮瘤又称心包上皮瘤、心包腺瘤、心包癌和外皮瘤等,1875年Marchifne首次报道,至1980年世界文献仅有约120例。国内文献较少论述。作者近年遇见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参麦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7月~1997年6月,我科应用“参麦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患者54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对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