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提高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总结6例HL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疗效,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HLH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肝脾大及血细胞减少,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功能异常、黄疸、转铁蛋白升高、低钠血症,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细胞。接受包含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在疗程的早期有效,但疗效短暂。结论 HLH病情凶险,预后差,提高对HLH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的认识,有利于加强HL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HLH-2004治疗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及治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10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细菌培养和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抢救成功率与及时诊断、快速大量补液、早期积极用药有相关性;10例患者中1例因高龄、病情进展死亡,其余9例抢救成功.结论 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阶段易合并感染性休克,起病凶险;早期诊断、积极补液、强力抗感染,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 甲基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DNMT 1)与EZH 2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 )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 ,FQ-PCR)检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 月50例初治AML 患者骨髓细胞中DNMT 1 与EZH 2 mRNA 的表达水平,分析DNMT 1 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与EZH 2 的相关性。结果:50例AML 患者骨髓细胞中DNMT 1 mRNA 的表达显著高于30例正常供者(2.72± 0.73vs . 0.89±0.27,P < 0.01);EZH 2 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供者(4.39± 1.06vs . 1.87± 0.33,P < 0.01);EZH 2 与DNMT 1 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 0.51,P = 0.002);DNMT 1 表达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 60%(P < 0.05)、WBC≥ 50× 109/L (P < 0.05)呈显著相关;DNMT 1 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95%CI 为9~19个月),显著低于DNMT 1 低表达组患者的32个月(95%CI 为27~40个月,P =0.006)。结论:DNMT 1 和EZH 2 在AML 患者中均高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DNMT 1 与AML 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骨髓抗肿瘤效应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骨髓抗肿瘤效应的体外研究慕俐君,毛裕芳,李杰1989年起,Agah等[1]将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与骨髓细胞共同孵育,产生激活的骨髓(activat-edbonemarrow,ABM),并对其体内外抗瘤实验进行探讨,提示...  相似文献   
6.
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3例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IFI的重要因素之一。IFI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6%(19/23例)。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变化是IFI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也是临床观察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0%(20/23例),19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几乎均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并发低氧血症占84.2%(16/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的光晕征或新月征占63.2%(12/19例)。上述临床特点不具备特征性,尽快获得病原学证据比较困难。目前综合上述临床特点、按照中国IFI诊断指南是临床诊断IFI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66.7%,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免疫功能状态与IFI发生及治疗疗效相关,早期诊断IFI困难。对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层诊治是血液病发生IFI的重要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槐耳清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作用。  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20例ITP患者的外周血,患者中位年龄53.5(16.0~87.0)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首先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者CD19+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19+CD27+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4+CD38+调节B淋巴细胞比例异同;用不同浓度(2、4、6 mg·mL-1)槐耳清膏处理B淋巴细胞株,应用CCK-8检测槐耳清膏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槐耳清膏处理外周血72 h后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ITP患者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中药槐耳清膏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ITP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及调节B淋巴细胞。  结论  中药槐耳清膏能抑制ITP患者B淋巴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R-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0例经病理证实为CD20阳性的DLBCL患者,前期常规方案化疗(不含利妥昔单抗)2~6个疗程后评估为复发或难治患者,其中复发患者16例,难治患者14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4~6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所有淋巴瘤患者均为Ⅲ~Ⅳ期,搜集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R-CHOP方案疗效与文献及自身对照比较,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3例,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50.0 %(15/30),总有效率83.3 %(25/30)。出现Ⅱ度白细胞减少3例,Ⅰ度血小板降低1例,恶心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2例。结论 R-CHOP方案对复发、难治DLBCL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二线化疗方案。接受R-CHOP方案治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与常规化疗方案无显著区别,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血液病后合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应用ATO)和对照组(未应用ATO),观察两组带状疱疹发病率,以及研究组中发生带状疱疹和未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平均化疗次数。结果 研究组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3.95 %(23/96),发生带状疱疹者平均化疗7.60次,未发生带状疱疹者平均化疗7.72次(Z=0.976,P=0.296);对照组带状疱疹发病率7.89 %(3/38),两组间带状疱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P=0.034)。结论 ATO治疗血液疾病可以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可能与其激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膜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C_(3b)受体,它能够吸附并清除血液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本文应用简易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方法,对30例血液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再障患者及自免贫患者C_(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相对较高。本文对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可做为血液病患者治疗,预后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