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类儿童功能性疾病,但因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由此引起营养不良.2005年的罗马Ⅲ 标准为目前最新标准.近年来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有了研究进展,包括胃肠运动异常、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HP感染、胃肠高教感性等.由此提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应视不同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规律治疗.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56例诊断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饮食管理及心理疏导的同时,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治疗,分组使用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有效率达95.5%,值得借鉴.同时对照组予以微生态制剂改善胃肠内环境,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不能作为治疗FD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及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8例病毒性脑炎(A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B组)、18例结核性脑膜炎(C组)及2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B组、C组、A组、对照组脑脊液C3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88%,5.20%,0;脑脊液C4阳性率分别为80.00%,44.44%,0,0。B组、C组与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血清C3,C4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同组脑脊液C3,C4无正相关。3B组、C组脑脊液CRP值和血清CRP值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补体C3,C4,CRP及血清CRP值,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中补体C3,C4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以及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状况,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新生儿血培养分离出的123株病原菌组成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株占86.2%,革兰阴性菌株占13.8%。前6位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3.2%、大肠埃希菌8.9%、金黄色葡萄球菌3.3%、肠球菌3.3%、棒状杆菌2.4%和革兰阳性需氧芽孢杆菌2.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苯唑青霉素、亚胺培南耐药。对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有较高敏感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60%以上。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喹诺酮类、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明显上升。目前第3代头孢、喹诺酮类、利福平、万古霉素仍为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类儿童功能性疾病,但因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由此引起营养不良。2005年的罗马III标准为目前最新标准。近年来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有了研究进展,包括胃肠运动异常、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HP感染、胃肠高敏感性等。由此提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应视不同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规律治疗。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56例诊断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饮食管理及心理疏导的同时,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治疗,分组使用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有效率达95.5%,值得借鉴。同时对照组予以微生态制剂改善胃肠内环境,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不能作为治疗FD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新型"筷子法"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探讨"筷子法"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结局。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前瞻性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宫颈癌患者,采用"筷子法"单孔腹腔镜技术,行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围手术期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尝试手术,除1例因术中探查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转为多孔腹腔镜手术外,52例(98%)成功完成。52例均采用"筷子法"单孔腹腔镜技术,其中40例采用"单切口3通道"入路平台,12例为采用软性入路平台。中位手术时间21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4 ml。2例术中血管损伤、1例膀胱损伤,均发生在最初的20例手术中,且均在术中单孔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14 d发生输尿管阴道瘘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修补成功。结论采用"筷子法"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宫颈癌是可行的,初步临床观察发现围手术期临床结局与文献报道的多孔腹腔镜手术类似,但在技术开展初期应重视预防术中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口周肌肌电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口周肌(上口轮匝肌、下口轮匝肌、颏肌)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表面肌电仪对矫治前口周肌在下颌息止位、唇闭合、咬合、吞咽等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肌电幅值的定量分析比较,并与相关颅面、牙牙合头影测量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下颌息止位与咬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相比,口周肌肌电活动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唇闭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上口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活动幅值明显高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吞咽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口周肌肌电活动幅值均高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不调以及上下切牙的唇向倾斜和前突,与功能活动中口周肌肌电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影响唇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徐嘉莉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62-2363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童结膜)是儿童最严重的肺外结核,其症状因发病年龄、侵入结核菌量与毒性、病程以及机体反应等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缺乏特异性,常给诊断带来困难,容易误诊及漏诊,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通过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判断。本文通过对本院69例儿童结脑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探讨儿童结脑的早期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夏青忱诊断标准并参照夏青忱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由于妇女吸食海洛因人数的增多,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在临床已较多见,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自2008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戒断综合征4例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口周肌(上口轮匝肌、下口轮匝肌、颏肌)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表面肌电仪对矫治前口周肌在下颌息止位、唇闭合、咬合、吞咽等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个别正常对照组进行肌电幅值的定量分析比较,并与相关颅面、牙头影测量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下颌息止位与咬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与个别正常对照组相比,口周肌肌电活动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唇闭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组上口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活动幅值明显高于个别正常对照组;吞咽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组口周肌肌电活动幅值均高于个别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不调以及上下切牙的唇向倾斜和前突,与功能活动中口周肌肌电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影响唇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ND)、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ND)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SND)在口腔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与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灶为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对于原发灶超过中线的T4病例或对侧有转移的病例实施RND;对T1~T3、临床淋巴结为N0的口腔癌患者实施FND;原发灶为T1~T2、临床淋巴结为N0,原发灶为T2~T3、临床淋巴结为N1或Nx(无法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的口腔癌患者实施SND。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探讨复发情况与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D、FND和SND术后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口腔癌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而显示渐增高的转移率(P<0.05)。结论FND和SND可作为RND的替代手术方式,肿瘤的分化程度与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