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84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6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其中84例(Ⅰ期57例,Ⅱ期14例,Ⅲ期13例)保留对侧卵巢及子宫,术后联合化疗。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74.9%,65例存活,19例死亡,62例月经周期正常,2例闭经,13例已足月分娩14个孩子,孩子生长正常。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对化疗十分敏感。为幼女、少女、年轻的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1~1997年收冶的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随访。结果:147例患者、平均年龄56.1岁;5年生存率72.8%;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135例、盆腔包块81例、白带增多38例及腹痛23例;绝经前病例为39.5%,已占相当比例,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愈晚,预后愈差;肌层侵犯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深肌层浸润者,易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好、并发症少;孕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绝经前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的妇科症状时,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8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随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90.6%,存活率在Ⅰa期100%、Ⅰb期90.25%、Ⅰc期82.41%,Ⅰa与Ⅰ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94.03%、非子宫内膜样癌中77.7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组织学分级中G195.45%、G295.24%、G375.00%,G1与G3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给予激素治疗中94.83%、未给予激素治疗中81.4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方式中全子宫双附件中92.50%、宫体癌根治术中88.37%,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不影响预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应用方面与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S和CA125水平及卵巢癌患者两疗程化疗前后二者水平的变化。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提供新方法。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TPS和CA125水平。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TPS和CA125水平均较良性肿瘤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TPS和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无差别。卵巢癌患者两疗程化疗后血清TPS和CA125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TPS和CA125均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瘤细胞DNA倍体、增殖活性(SPF)和凋亡(Apo)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异倍体率、SPF和Apo比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这对肿瘤患者的进一步分类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4例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Ⅰb期175例(54.0%),Ⅱa期149例(46.0%)。结果5年生存率为6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手术切缘癌细胞残留、深肌层癌细胞浸润、宫旁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新辅助化疗、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新辅助化疗协同后装治疗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A水平切除淋巴结20~31个,平均26.5个;B水平切除淋巴结26~35个,平均31.4个。淋巴结转移数1~12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及组织分化恶性度增加而升高(P=0.0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浆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率(61.7%)高于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0.0%)(P=0.005,有显著性差异)。39例分期探查中9例淋巴结转移,23.1%的患者临床分期上升至Ⅲc期。结论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卵巢癌准确分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FCM流式细胞术,对2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P<0.01)。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测定是判断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合并腹水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 ,其临床行为 ,病理学特征 ,预后皆为良性 ,但亦有少量报道子宫肌瘤合并临床“非良性行为者” ,如转移、侵犯静脉、伴大量腹水等。本文分析了 1 980~2 0 0 0年间本院收治的 1 2例子宫肌瘤合并大量腹水病例。临床资料  1 2例病例年龄 2 0~ 42岁 ,中位年龄 34岁 ,其中 3例未婚 ,4例处于孕期。症状与体征 :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 ,腹痛 ,子宫增大等。腹痛多表现为轻度、偶发下腹痛 ,但其中有 3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腹痛、压痛、反跳痛 ,因“急腹症”首次就诊。腹水检查 :1 2例患者的腹水量从 1 50 0~ 40 0 0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与宫颈癌根治术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5月入院的41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年龄>55岁、ρ(白蛋白)≤35 g·L-1、ρ(血红蛋白)≤8 g·L-1、术前放化疗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等5个因素是宫颈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准备行宫颈癌根治术时,对以上危险因素应仔细考虑,有目的地控制相关因素可以降低宫颈癌根治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