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评估经腹腔和经腹膜后途径进行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风险。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淮南新华医院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经腹腔组(23例)和经腹膜后组(24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上腺素(E)、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出血总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经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BUN、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39%)和经腹膜后组(20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用于肾上腺肿瘤切除疗效相当,但经腹膜后途径术后恢复快,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钬激光联合电切镜治疗膀胱结石的经验.方法 经尿道电切镜直视下进入膀胱后,用F5输尿管导管作鞘穿过钬激光光纤,然后将此光纤连同输尿管导管一起经电切镜的电极孔进入膀胱,调整钬激光功率碎除结石,Ellik吸出碎石,有前列腺切除手术指征者同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果 4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5~120 min,术后无电切综合征,无膀胱穿孔及大出血,无结石残留.结论 钬激光联合电切镜治疗膀胱结石,用F5输尿管导管作激光光纤外鞘可保持膀胱内灌注压力并能保护光纤,减少腔镜器械的使用,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第2次电切对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淮南市新华医院自2005年起对39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了第2次电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后6h内均应用丝裂霉素20mg膀胱内灌注化疗。以后每周1次采用相同药物和剂量行膀胱内灌注直至术后4周再次入院进行第2次TUR。第2次TUR的范围包括第1次TUR以及其边缘1cm,同时行基底部和可疑膀胱黏膜处活检。进而分析第2次电切的病理标本。结果第2次TuR标本中共有5例(12.8%)患者病理证实有残存肿瘤存在;第2次TUR术后标本提示为肌层浸润性肿瘤2例。而且G3患者残存肿瘤阳性率高达50%。T1患者中也有第2次TUR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虽然第2次电切发现肿瘤残存阳性率并不高,而且只改变了少数患者的治疗计划,笔者仍然推荐对于高危险性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第2次电切。尤其是对于G3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4岁.因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加重伴排尿困难10余天,于2006年10月12日以"急性尿潴留,膀胱出血(原因待查)"收住我院.病程中曾在当地诊所就治,给予抗炎、止血、对症等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为全程暗红色血尿,有不成形血凝块排出.近10天血尿加重且持续,排尿不畅,下腹胀痛,无发热,无腰背疼痛,无盗汗,有便秘史,有食欲减退,体重减少5 k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变化,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引起PSA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34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和F-PSA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亦低于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3个月F/T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周F/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7例患者PSA仍大于4 ng/ml,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其余均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降低;其机制是前列腺炎症形成过程中正常前列腺上皮血屏障的破坏及炎症充血期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PSA增多。对PSA的动态观察对于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鲍国  段宗好  张红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19-1919
男,6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发作2个月"于2005年8月就诊,病程中有长条状血凝块排出,近期消瘦,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及阑尾切除手术史.  相似文献   
7.
万福球  张红双 《上海医学》2002,25(8):472-475
目的 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妇女异位妊娠 (EP)发生特征。方法 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上海市江湾医院妇产科 1994~ 2 0 0 2年上半年间收住的EP患者资料 ,进行与上海本地居民对照比较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近 9年中 ,该院EP例数占分娩与早、中期流产人数之和的比率为 17.36‰ (35 7/ 2 0 5 6 7) ,流动人口EP数则占7.5 4‰ (15 5 / 2 0 5 6 7) ,且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本地居民EP发生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P均 <0 .0 5。前者未婚比例为 15 .48% ,显著高于后者 4.95 % ,P <0 .0 0 1。而年龄更趋年轻化 ,出血量较多。结论 流动人口EP高发生率可能为影响上海整体EP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卫生宣教、预防管理和盆腔感染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远期出血原因、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0—2011年共发生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远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予以保留导尿,膀胱冲洗,6例予以电切镜下膀胱冲洗止血治疗,1例膀胱切开血凝块清除术,3例抗感染治疗。19例治愈,1例再次出血,予电切镜止血。结果总结分析远期出血的好发时间为术后1~4周;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应用抗凝药物、COPD)及久坐、大便干燥、慢性咳嗽、剧烈活动、坐浴、电切创面焦痂脱落、前列腺电切创面感染等;治疗上对膀胱内充满凝血块不能冲洗吸出者电切镜下清理凝血块及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结论全面的术前分析和采取预防措施、准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及详细的出院指导和抗生素应用是预防BPH患者TURP术后远期出血的关键,术后及时发现出血并正确处理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1岁.因右腰部酸痛不适半年加重2周,于2005年11月14日入院.病程中偶有阵发性心慌,持续2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兄弟2人同患肾神经纤维瘤的病例资料,2例均以腰部肿块为主要症状,有影像学表现,但无特异性,均行患侧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结果分别随访6年及2年,无复发转移。结论肾神经纤维瘤是罕见的良性肾肿瘤,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保留肾单位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