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半随机原则等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脑梗死3例。两组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4。5分23例,1.3分17例;对照组GOS4-5分13例,1-3分27例;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呼吸系统疾病越发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复杂多变的病征给医疗领域带来一系列挑战,许多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已不足以应对该局面,临床亟需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为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呼出气冷凝液(EBC)是以无创方式获得的呼吸道内衬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一种新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基于EBC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优化治疗方案。该方法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重复性高、依从性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EBC中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收集、检测规范及临床应用等提出相应问题,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扩张症(BE)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在BE临床应用中的增多,研究者不再只关注其统计学差异(P<0.05),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当前对BE-PRO测评工具的MCID研究还缺乏相关数据,本文概述了MCID在BE-PRO测评工具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BE相关临床疗效评价提供量化标准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对22例有颅内病灶的难治性癫癇施行显微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辰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血浆环核苷酸(cANP和cGNP)含量指标,研究了时间因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结果显示,不施电针刺激的对照组大鼠环核苷酸血浆含量在每日4个时辰呈双峰样节律波动,电针引起环核苷酸血浆含量的升高或降低,表现为双向调衡作用,午时电针后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百分数显著高于其它3个时辰的变化百分数,提示时间因素在针刺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下丘脑交叉上核的肽能传出投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RP逆行追踪术观察了大鼠下丘脑交叉上核的传出投射,并进一步通过HRP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交叉上核投射神经元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对24例偏侧面肌痉挛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对其手术要点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结果:24例偏侧面肌痉挛术后23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无l例死亡,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随访16例,15例效果满意,l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显微手术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方法 回顾我院48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中,症状明显改善46例(95.8%),囊肿缩小或消失42例(87.5%)。结论 显微手术能有效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需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 6 6例ITP患儿和 4 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6 6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 2 6例 ,阳性率 39% ;4 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 4例 ,阳性率 10 %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1.36 ,P <0 .0 5 )。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有显著差异 (χ2 =12 6 5 ,P <0 .0 5 )。而初发与复发、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高与低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 ,尤其是急性型IT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球菌的耐药率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年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临床分离肠球菌对各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VRE进一步用E-test药敏试验确认;PCR法检测VRE的耐药基因。结果 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共检出粪肠球菌95株,屎肠球菌163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保持较高敏感度,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呋喃妥因三种抗菌药物敏感度也在65%以上,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度低,统计期内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菌株。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对氯霉素敏感率为7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度下降,为90.7%。期间检出15株VRE,其耐药表型为多重耐药,PCR扩增结果显示,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anA基因扩增均为阳性,产物长度在700~1000bp之间,约783bp,符合预期;VanB、VanC引物扩增均阴性。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氯霉素、四环素相对敏感,对万古霉素MIC>256mg/L,对替考拉宁也表现为耐药。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VRE多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医院应加强对其预防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